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量刑 > 缓刑 > 缓刑期间被限制的权利

缓刑期间被限制的权利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27 02:11:46 人浏览

导读:

我国法律对犯罪情形较轻的犯罪分子还是非常宽容的,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适用缓刑制度,缓刑是一种缓期执行的制度,如果罪犯在缓刑考验期没有犯新罪以及没有旧罪,那么剩下来的刑期就可以不用执行了,缓刑是不限制人生自由的,但是也不能向普通一样完全不受限,那么缓刑期间被限制的权利有哪些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国法律对犯罪情形较轻的犯罪分子还是非常宽容的,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适用缓刑制度,缓刑是一种缓期执行的制度,如果罪犯在缓刑考验期没有犯新罪以及没有旧罪,那么剩下来的刑期就可以不用执行了,缓刑是不限制人生自由的,但是也不能向普通一样完全不受限,那么缓刑期间被限制的权利有哪些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的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我国刑法典之所以将缓刑的适用对象规定为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为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相反,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而未被列为适用缓刑的对象。至于罪行性质相对更轻的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因法院不仅仅是根据罪行性质作出具体量刑,法院认为有必要适用管制刑罚进行处罚,所以故将管制刑列为不适用缓刑制度的独立刑种。所谓“3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判决确定的刑期而不是指法定刑。犯罪分子所犯之罪的法定刑虽然是中期或长期有期徒刑,但他具有减轻处罚的情节,判决确定的刑期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可以适用缓刑。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短期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能表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不能宣告缓刑。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犯罪人尚未适用缓刑,因而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只能是审判人员的一种推测或预先判断,这种推测或判断的根据,依法只能是犯罪情节较轻、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在这两个因素中,犯罪情节较轻属于已然之罪的范畴,主要表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应当综合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两个方面加以综合评判。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属于未然之罪的范畴,主要表明犯罪人的再犯可能性较小,应当根据犯罪人的罪后各种表现,并适当考虑犯罪人的一贯表现作出评判。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使累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

  二、缓刑期间被限制的权利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三、缓刑的执行程序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17条第1款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宣告缓刑的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后,人民法院应将判决书、执行通知书送交罪犯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将罪犯交由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考察。对于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在宣告缓刑时,应同时宣告缓刑的考验期。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缓刑的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前,即使对犯罪人已先行羁押,羁押的期间也不计算在缓刑考验期限的时间之内,更不能将先行羁押的期间折抵缓刑考验的时间。

  综上所述,在适用缓刑期间罪犯不能见与犯罪相关的人,也不能进入特定的场所,一般是由基层组织对其进行考核,如果在考验期发现有违规的情况发生,那么可以立即取消缓刑,交由监狱直接执行剩下来的刑期,缓刑的考验期最少为2个月,在考验期过后相当于刑罚执行完毕。以上就是“缓刑期间被限制的权利”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谢谢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