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罪名大全 > J-P类罪名 > 假冒专利罪 > 假冒专利罪的立案标准与量刑标准

假冒专利罪的立案标准与量刑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3-16 20:53:23 人浏览

导读:

假冒专利罪,是指以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违反国家专利管理法规,在法律规定的专利有效期限内,假冒他人或者单位被授予的专利,侵犯他人或者单位的专利权益,情节严重的行为。我国刑法216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假冒专利罪,是指以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违反国家专利管理法规,在法律规定的专利有效期限内,假冒他人或者单位被授予的专利,侵犯他人或者单位的专利权益,情节严重的行为。那么假冒专利罪的刑法标准和立案标准是怎样的?如何认定假冒专利罪?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一、假冒专利罪的刑罚标准:

  我国刑法216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刑法220条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应当以假冒专利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二)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三)假冒两项以上他人专利,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假冒专利罪的立案标准

  根据上述法律有关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2、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假冒他人专利,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又假冒他人专利的;

  4、造成恶劣影响的。

  “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这主要是指单位或者个人侵犯他人专利权,假冒他人专利违法所得数额累计达到10万元以上的情形。

  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包括两种情形:

  (1)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商业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专利。专利权人,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既可以是外国人,也可以是我国公民。

  (2)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制造、使用、销售专利产品,窃用专利方法,冒充他人专利产品的行为。

  “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这里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于行为人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导致的专利权人直接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不包括间接经济损失。

  “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假冒他人专利,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又假冒他人专利的”,应当立案追究。这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中附则的规定,只要单位或者个人因假冒他人专利受过2次或者2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假冒他人专利,违法所得数额在8万元以上的或者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40万元以上,应当立案侦查。

  “造成恶劣影响的”,应当立案追究。这主要是指单位或者个人假冒他人专利,不符合上述关于本罪立案标准的三种情形之一,但其行为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严重损害专利权人的利益或者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等。至于什么情况属于"造成恶劣影响",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三、假冒专利罪的构成

  假冒专利罪,是指违反国家专利管理法规,在法律规定的专利有效期限内,假冒他人或者单位被授予的专利,侵犯他人或者单位的专利权益,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

  1、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都可构成本罪。

  2、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实施的是他人专利技术或方法,又未获得专利权人的许可,为牟取不法利益而故意实施。

  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专利权和国家的专利管理制度。

  4、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专利法规,在法律规定的专利有效期内未经专利权 人许可,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

  四、假冒专利罪的认定

  1、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只有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如果情节一般,则不构成犯罪。根据司法实践,对于假冒他人专利而获利的数额较大的,假冒的手段、动机恶劣,影响很坏的;给专利权人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在国际上造成恶劣影响的等等,一般应视为情节严重。

  2、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1)在客观方面,假冒他人专利也是一 种欺骗行为,但有一定的经营行为,即经营假冒别人所有的专利的产品;而诈骗犯罪一般不具有经营行为。(2)在主观方面,假冒专利罪是期望通过经营活动获取非法利益;而诈骗罪的直接目的就是占有别人的财物。

  3、划清假冒专利行为与冒充专利行为的界限。假冒专利是冒充他人专利的行为。冒充 专利,是指本身并未取得专利,或者取得的专利已期限届满而无效,但行为人基于营利的目的,将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或者将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的行为。根据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冒充专利的行为,属于专利侵权行为,由专利管理机关责令其停止冒充,公开更正,并处以罚款,而不作为假冒专利罪处罚。

  4、行为人既假冒他人专利,又生产、销售他人专利的伪劣商品,属于吸收犯。因为生产、销售假冒他人专利的伪劣商品是假冒他人专利的一个组成部分,前行为吸收后行为,因此只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假冒专利罪,从重处罚,而不按数罪处理。

  5、行为人既假冒他人专利,又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符合两个犯罪构成的要件,应按两罪处理,实行数罪并罚。

  6、行为人既假冒他人专利和注册商标,又生产或销售伪劣商品,应定数罪。假冒他人专利和注册商标是前提,生产或销售伪劣商品是结果,后者被前者所吸收,但假冒他从专利和注册商标是两个独立的行为。因此对行为人既假冒他人专利和注册商标,又生产或销售伪劣商品的行为,按假冒专利罪和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罪数罪并罚。

法律快车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