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罪名大全 > 重要罪名 > 故意杀人罪 > 故意杀人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分

故意杀人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03 12:58:03 人浏览

导读:

有时导致的可能是一种结果,比如有关人员的死亡,但是在定罪量刑方面,我们是会看行为人的主观心态以及行为结构来进行处罚的,在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上面就存在差别,接下来就和法律快车小编一同来了解故意杀人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分。

  有时导致的可能是一种结果,比如有关人员的死亡,但是在定罪量刑方面,我们是会看行为人的主观心态以及行为结构来进行处罚的,在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上面就存在差别,接下来就和法律快车小编一同来了解故意杀人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分

  一、故意杀人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分

  1、两者的定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三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此处还涉及到一个杀人未遂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此处涉及到数罪并罚与择一重罪处罚,显然过失致人死亡和杀人未遂是两起没有关联的案件,所以选择择一重罪处罚。此案件杀人未遂罪比过失致人死亡罪要重,所以判决应该是参照杀人未遂罪来判刑。

  2、属于故意杀人罪的情节根据司法实践,主要包括:

  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

  义愤杀人,即被害人恶贯满盈,其行为已达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而其私自处死,一般是父母对于不义的儿子实施这种行为;

  激情杀人,即本无任何杀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将他人杀死,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必须是因被害人严重过错而引起行为人的情绪强烈波动;其二,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一时失去理智,丧失或减弱了自己的辨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必须是在激愤的精神状态下当场实施。

  受嘱托杀人,即基于被害人的请求、自愿而帮助其自杀;

  帮助他人自杀的杀人;

  生母溺婴,即出于无力抚养、顾及脸面等不太恶劣的主观动机而将亲生婴儿杀死。如果是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作怪,发现所生的是女儿而加以溺杀的,其主观动机极为卑劣,则不能以故意杀人罪的情节较轻情况论处。

  3、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其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方面,前者以故意为其心理主观状态;后者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后者相对量刑较轻。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故意杀人罪是对死亡的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过失致人死亡罪则对结果的发生持否定的态度。

  二、故意杀人未遂量刑标准

  1、故意杀人未遂是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故意杀人未遂仍按故意杀人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比照既遂从轻处罚,具体如何判决还要根据具体案情分析。

  2、法律规定:《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刑法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4、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特征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

  1、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

  2、客观上必须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

  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

  四)本罪在犯罪主观上的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该过失是针对死亡结果而言。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于故意杀人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分以及有关知识一定有自己的见解,当了解到两个罪名的区别时,我们就更加容易对行为性质进行认定。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咨询法律快车的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