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状态 > 犯罪预备 > 犯罪预备形态主观方面的特征

犯罪预备形态主观方面的特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27 07:40:48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内容:根据主观问题的存在,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事实是其主要的特征,那么在犯罪的预备形态这个主观方面是如何形成其特征的呢?下文将会详细分析,法律快车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刑法第22...

  核心内容:根据主观问题的存在,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事实是其主要的特征,那么在犯罪的预备形态这个主观方面是如何形成其特征的呢?下文将会详细分析,法律快车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的状态。

  犯罪预备是在一系列的故意犯罪心理的支配下发生的。为了使犯罪获得成功,达到犯罪目的,逃避惩罚,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准备。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包括两个方面:

  (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

  可见,预备犯的主观方面既有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有具有进而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图。但是后者尚未实际展开而只是在犯罪预备活动中间接地得到反映;而前者,即为了顺利地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而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与目的,才是预备犯主观方面主要的内容和特征所在。犯罪预备行为的发动、进行与完成,都是受此种目的的支配的。

  (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着手实行行为前停止犯罪。这是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中止的关键区别所在。

  所谓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足以阻碍行为人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因素,如果该因素不足以阻碍行为人继续着手实行犯罪的,行为人也认识到这一点的(排除行为人存在认识错误而构成犯罪预备的情形),应认定为犯罪预备阶段中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