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医疗美容 > 医疗机构如何处理医疗纠纷

医疗机构如何处理医疗纠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29 20:53:27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内容:医疗机构如何处理医疗纠纷?医疗行为规范工作,与患者理性沟通协商,进行诉前证据保全,制定医疗纠纷诉讼方案,对证据质证、医疗结果的归责等等。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

  核心内容:医疗机构如何处理医疗纠纷?医疗行为规范工作,与患者理性沟通协商,进行诉前证据保全,制定医疗纠纷诉讼方案,对证据质证、医疗结果的归责等等。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医疗机构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必须学会处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问题:

  一是医疗纠纷的预防和预前规范医疗行为工作。

  医疗纠纷重在预防。医患矛盾的焦点在于医疗行为是否符合诊疗常规和护理规范,即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及医疗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医疗机构可以借助律师的力量,对国家立法机关、政府组织、行业组织等制定的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判断医疗行为合法依据进行宣传培训,并对医疗机构的各项制度进行规范和梳理,从而建立医疗风险预警与处理机制,减少不当医疗损害的发生。

  二是理性解决与患者之间的争议与沟通。

  协商或“私了”是医疗机构处理纠纷时主要解决方式。律师坚持穷尽所有的方法之后无法解决,再选择诉讼途径。作为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协商调解的快速、简单、不伤害品牌等优点无可争议。

  医疗机构在处理纠纷时要做的是平抚患者情绪、帮助患者恢复理性,正确适度看待纠纷和赔偿问题。树立彼此之间的信任是达到和谐解决纠纷的主要环节。医疗纠纷最终落脚点还是损害赔偿问题和对患者的继续治疗问题,应该讲修复治疗比损害赔偿在患者心中更重要。所以在这一点上,首先要坚持的是先做修复治疗,在患者状态固定下来后再协商赔偿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患者和医疗机构之间共同的敌人应该是疾病,双方的目标和立场是一样的。在这个环节上,律师可以帮助的是对医疗机构的过失责任程度与损害后果参与度之间的比例、赔偿项目、计算方式等提供专业意见。同时律师对患者提出的非理性的要求给予引导具有天然的优势。

  三是进行正确的诉前证据保全。

  患者保全诉前证据的措施是封存病历资料,这也是《侵权责任法》实施以来患者的正当权利,因为病历资料记录了医务人员为患者诊疗护理的整个过程,是重要的是诉讼证据。封存病历资料的意义在于固定医疗行为发生时的状况。院方注意的是不要以任何方式对病历修改、补充、规范和完善,当然依据病历书写规范而进行的修改和补记是允许的,但是,这种补记与修改必须依法进行。

[page]

  如果医疗行为导致了患者死亡时,患者家属和院方都可以提出尸检建议,但需要得到对方的认同。在证据保全上,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实物由医疗机构保存。

  四是在医疗案件的诉讼中首先要选择的就是案由和方案。

  因为法律适用“二元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民法通则》、《侵权行为法》等民事法律规范的冲突,使医疗纠纷诉讼的案由选择和结果变得极不确定。在这里患方和院方都需要得到熟悉医疗诉讼的专业律师的帮助,才能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的权益。

  在案由的选择和抗辩中,首先是侵权之诉还是违约之诉,这两者的区别对结果影响很大,两者的归责原则、举证原则、赔偿范围等均有所不同。两种案由对患方或院方各有利弊,需要律师来帮助当事人进行选择,但一般来讲院方都是被动接受被诉,案由选择权还是在患方。一般来讲,患方选择往往侵权之诉,除非院方有虚假宣传情况构成欺诈标准,患方启动了《消费者保护权益法》第49条“双倍赔偿”的条款,但最终的选择还是以赔偿额度来决定。

  五是诉讼证据的收集与法庭质证环节。

  如果诉讼案由为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患方需要承担举证的责任有:提供就医证明,就是医疗服务合同成立的证据;提供医疗损害后果的证据;提供经济损失的索赔证据等。

  院方需要在法庭举证期限内及时提出鉴定申请,这是举证的一种方式。在鉴定机构选择上主要还是依据利益的考量,过去适用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和司法鉴定机构的过错鉴定,《侵权行为法》实施后,法院大多采取司法鉴定,这样对医疗机构的责任就加重了。

  在质证环节中,对于并发症的处理上,需要对医务人员是否履行了风险预见义务、风险告知义务、风险回避义务和医疗救治义务进行审查,院方只有在尽到上述全部义务的情况下,才能以并发症作为免责条件。否则,医疗机构将承担医疗侵权责任。院方的《知情同意书》、《手术同意书》中列举的风险告知条款只能证明院方履行了法定的充分告知义务,但不能具有完全的免除医疗机构过失责任的法律效力。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