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权益争议 > 消费争议仲裁 > “小额仲裁”为何门可罗雀?

“小额仲裁”为何门可罗雀?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04 21:06:10 人浏览

导读:

上海电视台报道:刚推出不久的上海消费纠纷小额仲裁(纠纷金额5万元以下)在沪碰到尴尬,统计的结果是,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只受理了5件相关案件。与相关人士原先预想的结果大相径庭,真可谓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原因何在呢?首先是小额仲裁的优势不明显。原本有着准司法之

  上海电视台报道:刚推出不久的上海消费纠纷“小额仲裁”(纠纷金额5万元以下)在沪碰到尴尬,统计的结果是,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只受理了5件相关案件。与相关人士原先预想的结果大相径庭,真可谓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原因何在呢?

  首先是“小额仲裁”的优势不明显。原本有着“准司法”之称的“小额仲裁”的优势就在于程序简便快捷,可由于仲裁程序规定要有纠纷双方事先约定或事中同意,才能进入仲裁程序,且是“一裁定局”。可现有市场的消费,特别是小额消费行为,习惯上并没有事先约定的做法,所以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双方很难就仲裁事宜达成一致意见。这些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额仲裁”简便快捷的优势的显现。

  再有就是对“一裁定局”存在顾虑。应该说“一裁定局”的程序设计,是出于仲裁本身简便快捷上的考虑。但当“小额仲裁”处于开端阶段,而仲裁本身的公正性又没被社会公众充分认可的情况下,那这“一裁定局”的程序就会反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程序上的束缚,就可能使纠纷双方都认为采用仲裁,会失去对自已“有利”的机会,在此情况下,人们也完全可能作出放弃仲裁的选择。

  还有“小额仲裁”作为一种“准司法”的解决消费纠纷办法,虽然有着比司法程序简便快捷的优势,“一裁定局”也是此优势的体现。但从社会公众的心理上看,其公正性毕竟还没被社会所认可,而社会公众对结果公正的需求,一般来讲总是大于程序,尽管从法理上来讲二者互为保障缺一不可。

  现在,也有上海各界人士对“小额仲裁”的尴尬局面开出各自的“药方”,例如:购物双方事先作出约定;或在购物发票作点简明的仲裁约定等。应该说如此做法会对“小额仲裁”的冷清有所改善,不过真如此的话,在程度的控制上就很难把握,因为一旦“失度”,就会对双方解决纠纷的选择权造成伤害,似乎在法理上也不可取,而且作为一种“准司法”程序也有“主动揽客”之嫌。

  出现目前这种现象,固然仲裁部门要探索,但更多的还要有待整个法制环境与法律意识的改善。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