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欺诈 > 掺杂掺假 > 掺杂掺假行为该如何认定

掺杂掺假行为该如何认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31 13:43:47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内容:掺杂掺假该如何认定?掺杂掺假行为要以牟取非法利润为目的,动机是故意的,对象时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结果是使产品的成分或含量不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等等。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您...

  核心内容:掺杂掺假该如何认定?掺杂掺假行为要以牟取非法利润为目的,动机是故意的,对象时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结果是使产品的成分或含量不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等等。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二条、三十九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生产、销售的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掺杂、掺假是不法分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经常使用的伎俩。掺杂、掺假是指行为人以谋取利润为目的,故意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作假,进行欺骗性商业活动,使产品中有关物质的含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或合同中规定的一种违法行为。其中,掺入的杂质或其他物质,都是无价值或低价值的。

  掺杂、掺假行为的主要特征是:

  1、掺杂、掺假行为以牟取非法利润为目的,行为的动机是故意的。

  2、掺杂、掺假行为的对象是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行为方式是破坏产品的正常组成成分或有效成分比例,而以假充真是用假的当真的。因此,掺杂、掺假行为不同于以假充真。

[page]

  3、掺杂、掺假行为的结果是使产品的成分或含量不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或合同的要求,但并不排除被掺杂、掺假的产品中仍有有效的成分。

  在《产品质量法》颁布以前,国家的法律、法规中对掺杂、掺假等禁止性行为有过规范,但所对应的责任是极轻的。

  《产品质量法》规定生产者、销售者不得掺杂、掺假,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该义务的设定,更主要的目的在于对违反该义务的行为处以重罚。

  重新修订的《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规定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