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产品质量 > 最新产品质量法案例

最新产品质量法案例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16 10:05:14 人浏览

导读:

当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不断增强。但是出于对生命安全的考虑,我们对消费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重视,消费者协会可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接下来和法律快车小编一起学习一下最新产品质量法案例。

  当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不断增强。但是出于对生命安全的考虑,我们对消费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重视,消费者协会可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接下来和法律快车小编一起学习一下最新产品质量法案例

  一、最新产品质量法案例

  案例内容:

  北京市气候炎热异常,于某为招待来访的朋友,从某商场买了几瓶冰镇的啤酒来喝。于某在打开一瓶啤酒时,“砰”的一声,瓶体爆炸了,泡沫及玻璃碎片满地都是。于某的双手被划破,脸部刺了一道很深的切口,送医院缝了八针,花掉医药费2000元。之后,于某向法院起诉,要求维护其合法权益。经过法院调查。于某开瓶没有过错,而是厂家的啤酒瓶质量不合格,因气温高而发生爆炸。

  案例分析:

  (1)于某在本案中获得救济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前提是他的伤害确实因啤酒品质量存在问题而造成的。

  (2)于某的损失由谁来赔偿?简述其理由。

  可以是啤酒经营者或者生产者。根据《消费者治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五条 、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二、消费者可提出哪些赔偿要求

  啤酒爆炸造成的伤害,如果是轻微伤,赔偿较为简便。如果伤情较重或已造成残疾,那么赔偿问题就较为复杂,消费者能够提出的赔偿请求有以下几大项:

  1、医疗费用:一般以消费者提供的医药有效票据为准;

  2、治疗期间的护理费:治疗期间受害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按照所在市、区雇请一名护理人员所需费用计算;

  3、误工费:受害人如果有正式职业,由工作单位出具收入证明;受害人如果无正式职业,每日按照受害人所在市、区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如受害人从事个体经营,可依据受害人提供的纳税证明对其收入进行推定。

  4、交通费:受害人因治疗所支付的必要的交通费。在实际赔偿中,一般以公共交通为主,消费者应注意收集每次治疗的交通费用。对于不能提供交通费用票据的消费者,也可采用估算的方式,但赔偿金额会与估算有一定的差距;

  5、营养费:根据伤情情况获得的营养费不等;

  6、残疾赔偿金:对于因啤酒爆炸造成伤残的,按照有关部门出具的伤残等级鉴定,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不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额为受害人所在市、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十倍;

  7、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8、精神损害赔偿:消费者可以在赔偿请求中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精神损害赔偿的最高标准不超过5万元。

  三、注意事项

  啤酒爆炸伤害发生后,消费者会有一些索赔上的误区,在索赔时,消费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1、注意时效:在发生啤酒爆炸伤害后,消费者应在对伤口进行紧急处理后的第一时间联系啤酒生产厂家或经销商,对于伤情较轻的消费者,厂家一般会留存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待伤情基本恢复后,根据伤情和消费者提供的有效票据给予适当赔偿。对于伤情较重的消费者,厂家的售后人员会到医院或家中探望,了解现场状况,提取关键性证据,为下一步确定赔偿数额做准备。

  如果希望通过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消费者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消费权益受到侵害后的六个月内带齐相关证据投诉。

  2、避免预期过高:多数消费者都会要求厂家垫付医疗费用或在治疗未结束时就提出大额赔偿要求,这是有欠思量的做法。鉴于涉及的啤酒厂家产地各异,售后人员很难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受伤后消极等待厂家支付医疗费用才接受治疗,会延误伤情。在治疗未结束时提出大额索赔要求,不能对伤情的后期发展做出客观判断,往往得不偿失。

  通过法律快车小编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最新产品质量法案例。作为生产方,我们应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摸着良心进行产品生产,因为这些产品都将投入到消费者的手中,一方面侵害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另一方面也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因此我们应该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符合法律规定。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