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者权益法案例 > 生活消费案例 > “网络钓鱼”诈骗典型案例

“网络钓鱼”诈骗典型案例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7-18 05:21:48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内容:公安局发布了网络诈骗典型案例,法律快车小编从中抽取一个案例为广大网友们详细分析。网络钓鱼诈骗经常发生,他们发送欺诈性电子邮件,通过设立假冒银行网站来窃取用户银行账号、密码。详细内容将...

  核心内容:公安局发布了网络诈骗典型案例,法律快车小编从中抽取一个案例为广大网友们详细分析。“网络钓鱼”诈骗经常发生,他们发送欺诈性电子邮件,通过设立假冒银行网站来窃取用户银行账号、密码。详细内容将在下文为您介绍。

  网上诈骗案件种类繁多,且呈日趋频发的态势。为提高广大群众对网上诈骗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公安部网安局发布的网络诈骗典型案例,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网络钓鱼”诈骗

  作案手法:

  “网络钓鱼”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互联网站进行诈骗活动,获得受骗者财务信息进而窃取资金。作案手法有以下两种:

  1、发送电子邮件,以虚假信息引诱用户中圈套。不法分子大量发送欺诈性电子邮件,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引诱用户在邮件中填入金融账号和密码。

  2、不法分子通过设立假冒银行网站,当用户输入错误网址后,就会被引入这个假冒网站。一旦用户输入账号、密码,这些信息就有可能被犯罪分子窃取,账户里的存款可能被冒领。

  此外,犯罪分子通过发送含木马病毒邮件等方式,把病毒程序置入计算机内,一旦客户用这种“中毒”的计算机登录网上银行,其账号和密码也可能被不法分子所窃取,造成资金损失。

  案例:

  2011年1月26日晚20时,张某收到一条来自+8613145858XXX的短信,称中国银行的E令需要升级,让其到bo-cocg.com进行E令升级。被害人在此网站按照它的步骤一步步操作,跟平时登录中国银行的网站程序都是一样的,到最后一步时显示倒计时状态,显示让被害人重新输入。被害人连续输入3次后,以为是网络问题停止了操作,第二天,被害人重新登录自己收藏的中国银行网站,发现卡内19952元人民币被盗走。

  面对互联网上的种类繁多的诈骗犯罪活动,如何才能识破骗局、避免上当呢?

  公安局建议您使用以下几种方法来避免受骗:

  一、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下这家公司或网店,查看电话、地址、联系人、营业执照等证件之间内容是否相符,对网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正规网站的首页都具有“红盾”图标和“ICP”编号,以文字链接的形式出现,可以通过工信部的icp备案查询网站核实该icp备案号的公司名称和链接是否和你所浏览的网站一致。

[page]

  二、看清网站上是否注明公司的办公地址,如果有,不妨与该公司的人交涉一下,表示自己距离该地址很近,可直接到公司付款。如果对方以种种借口推脱、阻挠,那就证明这是个陷阱。

  三、在网上购物时尽量去在现实生活中信誉良好的公司所开设的网站或大型知名的有信用制度和安全保障的购物网站购买所需的物品。

  四、不要被某些网站上价格低廉的商品所迷惑,这往往是犯罪嫌疑人设下的诱饵。

  五、对于在网络上或通过电子邮件以朋友身份招揽投资赚钱计划,或快速致富方案等信息要格外小心,不要轻信免费赠品或抽中大奖之类的通知,更不要向其支付任何费用。

  六、对于发现的不良信息及涉嫌诈骗的网站应及时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

  法律快车为您推荐:以旧代新等网络消费陷阱案例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