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物流纠纷 > 物流论文 > 浅谈物流企业人工成本管理

浅谈物流企业人工成本管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4-17 23:47:09 人浏览

导读: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各类外商投资企业的纷纷进入,劳动力价格将总体上扬,这就必然会加大物流企业的人工成本,而人工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关系到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意识特别是人工成本意识薄弱,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各类外商投资企业的纷纷进入,劳动力价格将总体上扬,这就必然会加大物流企业的人工成本,而人工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关系到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意识特别是人工成本意识薄弱,用人不计成本、不讲究人工成本投入产出分析,由此造成冗员过多、效率低下,使企业缺乏竞争力。因此,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成为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一、人工成本管理的基本内涵
人工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过程中依等价或不等价关系以直接支付或间接支付方式投资和分配于劳动者的全部费用。人工成本范围包括: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它有关人工的费用。
人工成本管理是指企业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以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界定人工成本构成、建立人工成本指标体系、制定人工成本标准、确定人工成本控制目标、建立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和制度、规范人工成本统计、分析评价方法、健全人工成本预警制度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二、人工成本的主要指标
常用的人工成本指标可分为三类:人工成本总量指标、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比率型指标。
1.人工成本总量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人工成本的总量水平。由于不同企业职工人数不同,因此常用人均人工成本来反映人工成本水平的高低。该指标可表示本企业职工平均收入的高低,企业聘用一名职工大致需要多少人工成本支出,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对人才的吸引力等。人均人工成本能够表示工资和保险福利水平,也就能作为企业向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劳动力价格信号。企业要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吸引高素质的劳动者到企业来,就需要建立人均人工成本指标,以便企业对人工成本水平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控制,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发展。
2.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是指人工成本各组成项目占人工成本总额的比例,它可以反映人工成本投入构成的情况与合理性。其中,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重是结构指标中的主要指标。
3.人工成本比率型指标是进行人工成本分析、控制的主要指标,是一组能够将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的相对数,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1)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总额/增加值)×100%
(2)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总额/销售收入)×100%
(3)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总额/总成本)×100%
劳动分配率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中有多少比例用于支付人工成本,它反映分配关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
人事费用率表示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总价值中有多少用于人工支出,同时也表示企业职工人均收入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
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反映活劳动对物化劳动的吸附程度,这一比例愈低,反映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大。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有机构成高低和确定人工费用额。

三、人工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对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认识。
人工成本管理仍然是企业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提高对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认识问题,首先是从战略上,认识到它是关系企业多方位市场竞争中生死存亡的重要战略因素;其次是从分配的角度,认识到它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的重要经济杠杆,它是调节劳动者这个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从而调节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形成企业的激励和动力机制的经济因素;第三,是从管理上,认识到它是关系人力资源开发,关系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关系到对活劳动消耗进行监督、投放的重要工作。
(二)精简人员,合理定岗定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精简人员,合理定岗定编是加强用人管理的基础,也是节约活劳动、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工作。企业的发展依赖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发掘并合理使用人才,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有利于企业精简人员,降低人工成本,而且,通过精简人员也为人才发挥潜能创造了机遇。中国石化经过重组改制及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等工作,有6.8万名职工离职或转雇于中国石化集团,尽管公司为此支付了25.46亿元的减员费用,但以后年度可望节约15.7亿元的人工成本。日本辰已物流株式会社早岛仓库,有两栋库房,仓储面积总计3.2万平方米,1999年仓储收入约3亿日元,但全部员工包括经理、货物保管、管理、装卸、文秘等仅有10人,有的身兼两职或多职,由于人员精干,自然也就降低了人工成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就是要建立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严把进人关,同时灵活配置内部劳动力,做到适才适用。这就要求每个职位都要配置最适应的人,尽可能避免高配、低配和偏配。明明可使用一定学历的的岗位,却过分强调高学历的劳动者,造成人才浪费,成本扩大;低配,则相反,劳动者不具备岗位所需的能力,无法胜任工作,也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偏配即在技能、知识、年龄等方面用非所长,限制了才能的发挥。


(三)依靠科技进步和职工素质的提高,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工成本控制不是要减少企业人工成本的绝对额,人工成本的绝对额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这是一个总趋势。因此,人工成本控制就是控制其相对数,就是说,降低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降低人工成本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增强人工成本的支付能力;降低人工成本在劳动分配率中的比重,增强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力。说到底就是提高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比,提高人工成本的投入效益,即通过企业各个环节的努力,使一定额度工资性投入产出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效益来,这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发达国家企业的平均单位时间的人工成本大大高于我国企业的水平,其单位时间内创造的社会财富也远远高于我国企业的水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科技水平高,产品和劳务中科技的含量高。所以,提高装备的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是降低人工成本关键途径。例如,海尔空调事业部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现代物流中心仓库,库管人员从原来389名减少到49名,管理费用大大降低,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人工费用1200万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加强职工的岗位培训和知识更新,使其不断提高技能,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四)发挥工资激励作用,建立具有自我约束机制的收入分配制度。
根据双因素理论,可将人工成本的项目分成激励性因素和保障性因素。激励性因素能促进职工积极性的提高,保障性因素可以防止职工消极因素的产生。人工成本管理就是使激励性因素真正发挥激励作用,保障性因素切实起到保障作用,尽可能减少无效支出。因此,企业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现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职工个人工资与生产成果挂钩,在分配上打破平均主义,实现工资的动态管理,做到“效益增,工资增;效益减,工资减”,职工实行一岗多薪,一职多薪,易岗易薪。
人工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要求企业必须有系统、全方位、全员、全过程地进行这项工作,企业的决策层、劳资部门、财务部门、基层管理部门及职工个人都要通力配合,企业可学习和借鉴邯钢的经验,实行模拟市场核算,进行成本否决,使企业的人工成本与经济增长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既能使职工收入水平适当提高,福利得到一定改善,也能使企业利润相应增加,竞争能力得到加强,使企业走上增产、增收、增效的良性循环。

作者:王海涛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