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卫生法 > 卫生法动态 > 精神卫生法如何保护个人权益

精神卫生法如何保护个人权益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24 13:09:25 人浏览

导读:

打破砂锅迄今为止《精神卫生法》已经实施三个月,有关专家呼吁,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大众掌握更多的精神疾病防治知识。请关注——以前,大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的了解比较有限,加上文化的影响,精...

  打破砂锅

  迄今为止《精神卫生法》已经实施三个月,有关专家呼吁,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大众掌握更多的精神疾病防治知识。请关注——

  以前,大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的了解比较有限,加上文化的影响,精神疾病患者经常受到歧视,这在某种层度上加重了患者的“病耻感”,导致很多患者不愿及时就医从而延误病情。日前,在南京召开的《精神卫生法》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呼吁,《精神卫生法》已经实施三个月,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大众掌握更多的精神疾病防治知识,使其对精神疾病有全面、正确、清晰的认识,提高精神障碍的就诊率和治疗率。

  入院治疗需尊重患者权利

  专家们认为,由于《精神卫生法》实施时间不长,老百姓在保护精神类疾病患者的法律权益上缺乏全面认识,导致人们普遍没能有效利用各地已出台的优惠政策,它在普通老百姓中的普及度尚待提高。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唐宏宇告诉记者,目前社会上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精神病人的收治和出院上。其实两者是一个问题,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相应规范、标准、实施条件和程序,解决目前精神病患者收治和出院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对于目前社会普遍出现的“强制入院”,唐宏宇指出,有些是误诊,而有些是由于医疗技术之外的原因被误诊,这应从文化角度予以反思,尊重个人自由。新实施的《精神卫生法》确立了“非自愿住院的危险性原则”,除非达到“危险性”程度,精神障碍患者有权拒绝住院;因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而住院的,患者或其监护人可要求再次诊断和鉴定;“患者”受到侵害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这对防止“被精神病”做了比较充分的法律规定。

  唐宏宇说:“进精神病院治疗应遵循自愿原则、无害原则。应在尊重患者权利的前提下,建立救济与纠错机制。”

  专家强调,全社会要建立一个重要理念:首先精神病人是病人,是同身体有病的人一样的病人,同时他们也是公民,一定要保护他们的基本权利,保证他们的人格尊严。

  精神类疾病可享医保政策

  《精神卫生法》第68、69条规定: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以依法免费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贫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由政府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可以得到优先医疗救助;符合条件者可获得最低生活保障。

  伴随该法律的实施,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也相应加强和完善了各类保障精神类疾病患者权益的法规与政策。目前,江苏省开展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部分重大疾病按病种收付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患者住院可享受定额8600元/例,职工报销80%,居民报销70%,医疗救助90%;参保患者医疗救治时不受医疗保险“三个目录”限制。

  上海市则将医疗保险对象中的精神病门诊治疗纳入了医疗保险门诊大病医疗范围,实行定点医疗制度,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为市、区、县精神卫生中心及二级精神病防治机构。按照《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有关规定,职工进行精神病门诊大病治疗所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在职职工,由统筹基金支付85%;退休人员,由统筹基金支付92%,其余部分由职工自负。

  “应当说,这对于重性精神类疾病患,特别是贫困家庭的患者来说犹如雪中送炭。如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能够很好地享受到这些好政策就能避免一些社会悲剧的发生。”唐宏宇说。

  轻性精神疾病要防治并举

  《精神卫生法》第三条规定:精神卫生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江苏省卫生厅副调研员顾华从政府层面作了相关解读:对于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策略分三步走:首先是推进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和治疗工作;其次是提高常见精神障碍的治疗率;最后是开展精神障碍预防、对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目前,重性精神障碍的发病率只占15岁以上人群的1%左右,而必须辅以心理治疗或主要需要心理治疗的轻性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则至少是重性精神障碍的10倍,其中又以抑郁症最为常见。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负担源,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在中国,目前抑郁症的患病率约为3%—5%,抑郁症患者估计有3600万人。严重的抑郁症往往会导致自害行为,从而给社会和相关家庭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专家们认为,从预防和治疗的层面,抑郁症等轻度精神疾病恰恰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苏州广济医院院长殷光中建议:“如果说对重性精神类疾病的重点在‘治’,那么对于轻性精神类疾病,则要强调‘防’。只有防治两手抓、两手硬,才能全面做好精神卫生工作。”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