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侵权纠纷 > 侵权行为 > 如何理解侵权行为之债

如何理解侵权行为之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30 21:08:37 人浏览

导读:

侵权行为也就是侵犯了他人人身或是财产权利的一种行为,在我国,对于侵权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如果有侵权行为可能会涉及到赔偿的问题,那么,侵权行为与债又该如何理解呢?因此,想必大家想知道,关于如何理解侵权行为之债?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详细为您介绍!

  侵权行为也就是侵犯了他人人身或是财产权利的一种行为,在我国,对于侵权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如果有侵权行为可能会涉及到赔偿的问题,那么,侵权行为与债又该如何理解呢?因此,想必大家想知道,关于如何理解侵权行为之债?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详细为您介绍!

  一、如何理解侵权行为之债

  侵权行为是指因过失不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行为。因侵权行为在侵害人和受害人间产生损害赔偿的债权债务关系,所以侵权行为是债的发生根据之一,所生之债称为侵权行为之债。

  近代各国民法对侵权行为之债的规定能够均自罗马法上的“私犯”演变而来。罗马法上的私犯是指侵害人身和私人财产的行为,其不包括违约等侵犯债权的行为。法国民法典把侵权行为之债归入“非因合意而发生的义务”;德国民法典把侵权行为定义为“因故意或果实不法侵害他人的生命、身体健康、自由、所有权或其他权利者。”在英美法中,侵权行为被认为是违反法律所规定的普遍义务而加害他人的行为,而违约行为则被人为是违反约定义务的行为。

  由此可见,侵权行为一般仅指侵害物权、知识产权等财产权和人身权的行为,而不包括侵害债权的行为。特别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权宣言》将人的精神权利纳入基本人权的范畴,与此相事业能够,各国民法始终将侵害精神权利的行为列为侵权行为,并以侵权所生之债的形式对受害者予以财产救济。

  我国的《民法通则》在立法上充分吸收了各国在民法立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民法理论发展中的科学成果,所以对侵权行为的规定与其他各国民法基本一致,只是在体例上,将侵权行为列为民事责任发生的原因。侵权行为是一种单方行为,就侵权人的目的而言,并不是为了确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因而侵权行为所生之债只是以侵权人承担债务的方式填补受害人所受的伤害。我国《民法通则》虽然也肯定侵权行为在侵害人与受害人间所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但在立法体例上,为强化人们的守法观念,把侵权行为所生之债看做是违反法定义务而应承担的责任,故列“侵权的民事责任”一节来代替侵权行为之债。侵权行为属违法行为。法律确定侵权行为的违法性乃是为了划定人的行使权利的界限,当人们在法律所定范围内行使权利时,其行为则为法律所许可,反之则为法律所不容,以行为人承担债表示不许可的禁止性。

  此外,合法行为虽一般不会引起侵权行为之债,但法律规定行为人的合法行为造成不应当发生的损害时,行为人也须向受害人承担赔偿损害的义务,例如我国《民法通则》关于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第128条)和紧急避险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第129条)时的责任规定。这种规定虽有例外,但该情形下行为人的行为明显已具有不法性。

  二、侵权行为的诉讼时效

  1、侵权行为的一般诉讼时效

  《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对侵权行为同样运用。侵权损害赔偿的诉讼为2年,超过这一期限,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利益的权利。

  2、侵权行为的特殊诉讼时效

  《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在一些特别法中对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也不尽相同。《产口质量法》第45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爱到损害时起算”。《环境保护法》第42条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国家赔偿法》第32条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2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在处理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要注意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运用法律原则,不能完全运用《民法通则》的规定。

  3、侵权行为的最长诉讼时效

  侵权行为的最长诉讼时效,在《民法通则》中第135条规定为20年。在《产口质量法》条33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用户之日起,消费者满10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三、侵权行为和违法行为区别

  1、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危害法律所保护的的行为。亦称“非法行为”。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违法行为中只有违反刑事法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才是犯罪。对一切违法行为,都要按其性质和程度依法处理,必要时给予法律制裁。

  违法就是指违反现行法律,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以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按照其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和。

  违法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违法是指一切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狭义的违法,则是指严重地违反法律,但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我们在这里是从广义上对违法进行论述的。

  违法与犯罪的联系是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区别是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比违法行为严重,犯罪行为大多数要负刑事责任,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与其他一些行为的存在着区别。首先,违法行为不同于违反道德的行为。许多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同样,有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行为。其次,违法行为不同于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违法行为当然不能发生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所希冀的为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结果。但是,不能认为法律上无效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有些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也并不构成违法。

  2、侵权行为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不法行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侵害行为。

  “一般认为,侵权行为首先是一种民事过错行为,也就是说,侵权行为破坏了法律规定的某种责任——这种责任是在法律上严格规定不许被破坏;侵权行为同时又是对他人造成了伤害的行为,而加害人必须对被伤害人做出赔偿。”是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危害法律所保护的的行为。亦称“非法行为”。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违法行为中只有违反刑事法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才是犯罪。对一切违法行为,都要按其性质和程度依法处理,必要时给予法律制裁。

  以上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如何理解侵权行为之债的内容,由此可知,因侵权行为在侵害人和受害人间产生损害赔偿的债权债务关系,所以侵权行为是债的发生根据之一,所生之债称为侵权行为之债。如有其它疑问,欢迎向法律快车网站发布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