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离婚损害赔偿 > 离婚损害赔偿知识 > 2022年最新协议离婚赔偿标准

2022年最新协议离婚赔偿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1-22 13:45:16 人浏览

导读:

协议离婚是双方当事人合意解除婚姻关系的方式,又称自愿离婚。如果协议离婚,婚姻关系中受到的损害该如何赔偿呢?赔偿标准是怎样的?接下来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2022年最新协议离婚赔偿标准”的内容,希望接下来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协议离婚是双方当事人合意解除婚姻关系的方式,又称自愿离婚。如果协议离婚,婚姻关系中受到的损害该如何赔偿呢?赔偿标准是怎样的?接下来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2022年最新协议离婚赔偿标准”的内容,希望接下来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一、协议离婚的办理顺序

  1、申请

  当事人协议离婚时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不得委托他人代理。否则,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

  2、审查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当事人离婚申请时,应把婚姻法及《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向当事人讲清,而双方当事人应如实回答婚姻登记管理人员的提问。

  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对离婚登记当事人出具的证件、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并询问相关情况。

  3、登记

  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一个月内,对符合离婚条件的,应当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注销结婚证。

  对当事人确属自愿离婚,并已对子女抚养、财产、债务等问题达成一致处理意见的,应当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

  如登记机关发现离婚的当事人有违反婚姻法的行为,应给予批评教育或不准予登记。违反刑法的,要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申请办理离婚手续的当事人弄虚作假,骗取离婚登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撤销离婚登记,并对当事人宣布其解除婚姻关系无效,收回离婚证并对当事人处200元以下的罚款。

  二、协议离婚的条件

  1、协议离婚的男女双方须有合法的夫妻身份。

  2、协议离婚的双方当事人须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3、协议离婚的双方当事人须有离婚的合意。

  4、协议离婚时必须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作出恰当、合理的安排,并达成一致的协议。

  5、协议离婚时必须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做出适当的处理。

  6、协议离婚必须合法。首先,双方当事人离婚动机和目的应该合法,不能用离婚来规避法律,达到其他个人目的。其次,离婚协议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和政策。

  三、协议离婚赔偿标准

  1、不是说提出离婚的一方需赔付另一方所提出的赔付要求,在我国法律上只存在上述过错方需赔偿无过错方

  2、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我国实行婚姻自由制度,结婚自由,离婚自由。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1)重婚的;

  (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3)实施家庭暴力的;

  (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赔偿标准应根据下列内容来确定:

  (1)受害人的精神损害程度。

  应考虑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损害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是否给受害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影响,由于损害结果涉及人的身体和精神方面,必要时应由医学专家鉴定其轻重程度,以便确定赔偿数额的高低。

  (2)过错方的过错程度。

  包括过错方实施过错的种类、动机、情节等过错程度一般与造成的损害成正比,过错轻微的,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就小,受害人较易容忍和谅解,确定赔偿数额应相对较小;过错严重的,对受害人所造成的精神损害就大,为补偿或恢复这种伤害,则应确定相对较高的赔偿数额。

  (3)过错方具体的侵权情节。

  应结合过错方侵权行为的方式、手段、 场合等具体情节综合考虑,如虐待比一般的过错行为严重,侵权方式越恶劣,持续时间越长,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就越大,其赔偿数额的确定应相对高于一般家庭暴力。

  (4)认错态度。

  过错方的事后态度直接影响到受害人的精神状态,因此,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时,要考虑到过错方态度的因素。除了金钱等物质补偿,还可要求过错方采取赔礼道歉的方式,以期更好的达到抚慰受害方的目的。

  (5)过错方的经济负担能力。

  过错方无任何固定的经济来源,你要他(她)再多的精神损害赔偿也是无能为力。

  (6)诉讼时当地的经济状况。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精神损害赔偿纠纷若发生在经济较为不发达的边远山村,几十元的赔偿数额可能就会平息纠纷。反之,若发生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类似的纠纷,裁判上千元的赔偿数额,受害人亦不一定能够服判息诉。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22年最新协议离婚赔偿标准的有关内容,离婚赔偿标准可以根据过错方的过错程度,过错方的经济负担能力,以及当地的经济状况确定。如果您对上述内容还有疑问,可在线向律师免费咨询,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小易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