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取保候审 > 监视居住 > 如何强化监督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

如何强化监督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29 09:47:05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内容:监视居住具有的方式之一就是为其制定居所,这个居所监督可以怎么样进行完善的呢?按照现实中存在的执行问题,可以如何进行强化?法律快车小编下文与您一起进行探讨。刑事诉讼法第73条第1款赋予...

  核心内容:监视居住具有的方式之一就是为其制定居所,这个居所监督可以怎么样进行完善的呢?按照现实中存在的执行问题,可以如何进行强化?法律快车小编下文与您一起进行探讨。

  刑事诉讼法第73条第1款赋予了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作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的权力,同时,该条第4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于检察机关如何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进行监督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完善。

  一、监督程序的启动。

  对公安机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应当实行备案审查制,可明确公安机关作出决定后一定期限内,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备案。对于无固定住处的,应该移送涉嫌犯罪情况、无固定住处证明材料、作出决定的程序性材料、指定居所的具体地点等。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还需移送认定有碍侦查的相关材料。

  二、对“固定住处”的认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07条列举了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可以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五种情形,并且第108条对“固定住处”给予了界定:“固定住处,是指被监视居住人在办案机关所在的市、县内生活的合法住处。”笔者认为,在认定合法住处时,不能简单以犯罪嫌疑人是否有房产(证)作为认定的唯一标准。如果犯罪嫌疑人没有自有房产,但是与其共同生活的近亲属有房产(证),该种情况便于监管且并不妨碍犯罪嫌疑人及时到案,该住处也应视为是其合法住处。

  随着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多,众多务工人员在所生活、工作的城市并没有自有房产,因此,对于租住房屋连续居住达到一定期限,如六个月,且监视居住期间房屋可以正常租住的,可视为合法住处。对于所谓“小产权房”,犯罪嫌疑人确实投资购买或者建设,并且长期在此居住,应当视为其固定住处。

  三、合理设置审查期限和审查后果。

  依照刑诉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检察机关发现违法情形时,有权向公安机关提出纠正意见。但是对检察机关的审查期限、公安机关的纠正期限等内容没有明确。笔者认为,由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被监视居住人的人身自由,因此,检察机关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审查期限不宜过长,设置为3天为宜。[page]

  对于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审查完毕的,控告人或举报人可以按照《规则》第575条的规定提出申诉。对于公安机关存在违法情形的,检察机关应当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要求自接到通知后一定期限内予以纠正,同时将该纠正违法通知书抄送控告人或举报人。公安机关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反馈纠正结果,对于不纠正或者不及时纠正的,检察机关可以建议更换办案单位或者办案人,或者建议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