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票据法 > 票据关系 > 我国票据市场值得注意的三大问题

我国票据市场值得注意的三大问题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6-18 03:05:39 人浏览

导读:

具体来说,在推进我国票据市场的制度转轨和市场深化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1.票据市场的功能定位问题发展票据市场的意义,不应该只是体现在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和增加银行获利空间方面,更不能仅仅将之视为一个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工具和手段;票据

  具体来说,在推进我国票据市场的制度转轨和市场深化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1.票据市场的功能定位问题

  发展票据市场的意义,不应该只是体现在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和增加银行获利空间方面,更不能仅仅将之视为一个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工具和手段;票据市场微观主体的建构和深化从本质上讲是从属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金融机构都只是被动完成中央计划任务的工具。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虽然开辟了多个金融市场,成立了多个职能不同的金融机构主体,初步形成了金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框架。但是,企业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却仍然严重依靠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传统金融体系。由于国有银行在现有金融管制环境下无心也无力对市场价格信号作出充分反映,所以我国稀缺金融资源的低效率配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发展票据市场,就是让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真正能够面对市场,各自以平等的地位,直接进行融资;谁的信誉好,竞争力强,市场前景佳,谁就有资格、有渠道通过票据的买进和卖出,获得稀缺的金融资源,谁不讲信用、谁不守规则,谁的票据就会被市场所拒绝、所淘汰。所以,票据市场的发育过程就是我国金融微观主体的重塑过程,同时也是现有金融体制的市场深化过程。

  2.票据交易的市场化问题

  票据交易市场化过程的核心是放松中央银行对票据市场的金融管制。从金融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看,票据市场从来都不是由某一位宏观经济管理者为完成某一项管理职能而人为建构起来的,正相反,票据市场价格机制的完备是政府借此实施其宏观货币管理职能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一个微观主体行为高度市场化,且具有相当规模基础的票据市场上,政府通过再贴现率引导货币流量的宏观调控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因此,放松政府管制是加速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完善票据市场功能的应有之义。放松管制的目的并不是政府职能的被动退出,而是真正合格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形成,只是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一个供需双方自主人市、自由竞争、自行议价、自愿成交、自担风险的市场环境为前提。因此,放松政府管制的力度不只是体现在政府多大程度上给予了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自主定价区间,或者多大程度上向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下放了票据品种审批权限,而是体现在政府在多大程度上取消了对现有票据交易主体的行政保护和市场垄断,多大程度上解除了目前央行、商行和企业之间在票据信用、银行信用和国家信用方面的“三位一体”的不合理关系。

  3.政府在票据市场制度转轨中的职能问题

  放松政府管制并不意味着政府什么都不管。我国票据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只不过这只手的主要职能不应该再是“管资格、管票源、管价格”,而是应该管市场竞争关系的培育、管市场信用环境的营造、管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督。以上这几个方面既是市场持续发展的必备要素,同时又都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特征,单纯依靠市场力量很难在短期内自发生成,而由政府强制导入则具有规模经济性。据此,在目前阶段,我们认为,央行应当责无旁贷的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扩大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和交易品种,建立和培育专业化的票据交易中介机构。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办理票据承兑、贴现业务,理顺企业、商行与央行三者之间的票据权利义务关系,在进一步发展银行承兑汇票的基础上,逐步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适时推广使用银行本票,尝试开发270天以内的短期票据、大额票据、无担保票据、大公司票据、资产支撑票据等商业票据,以适应我国金融深化的需要

  ;第二,票据的贴现利率是对市场资金供求和企业资信状况最直接最敏感的反映,也是货币市场各种利率关系及其变化动态的综合反映,放开票据利率,不仅有利于票据市场的建立,而且也有利于市场利率传导机制的形成,因此有必要逐步放宽市场贴现利率浮动范围,推行差别利率,差别服务收费,增强资金价格的市场弹性,条件成熟后,完全放开票据利率管制;

  第三,建设全国统一的票据印制、登记、查询和鉴证机构;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托管和清算中心;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几个区域性票据中心的对接联网,并最终建立一个全国统一、完整、快捷的商业票据交易平台;第四,改善票据市场运行的法律环境、仲裁环境、监管环境和信息环境。建立权威性的资信评估机构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对票据业务活动中机会主义行为的监管和惩戒力度。从制度上减少票据交易活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保护票据持有者的合法权益,为所有票据市场参与者提供持续、稳定、可靠的制度预期。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