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票据法 > 票据动态 > 商业票据步入电子化时代

商业票据步入电子化时代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6-16 15:12:33 人浏览

导读:

◆杜艳商业银行业务员背着一大袋纸质票据、千里迢迢跨区转贴,将成往事我国商业汇票业务由纸质跃入电子化时代,将给这一业务带来全新的运营模式。迄今,已有11家全国性银行、2家地方性商业银行、3家农村金融机构、4家财务公司完成上线。2日,在央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建

  ◆杜艳

  商业银行业务员背着一大袋纸质票据、千里迢迢跨区转贴,将成往事——我国商业汇票业务由纸质跃入电子化时代,将给这一业务带来全新的运营模式。迄今,已有11家全国性银行、2家地方性商业银行、3家农村金融机构、4家财务公司完成上线。2日,在央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建成运行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苏宁称,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开通,是我国金融信息化、电子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能大大降低纸质票据业务的操作风险,还可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并能加速推进短期资金利率的市场化,有助于央行货币信贷的宏观管理和调控。电子化开启此前,我国票据业务处于“纸质时代”,已暴露了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金融机构违规承兑、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导致存款虚增和货币信贷资金过度膨胀,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其次,个别银行无理拒付已承兑的汇票,妨碍票据的正常流通;再者,假票诈骗问题时有发生;四是,一些票据创新业务缺少相应法律规范,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此外,票据市场分散经营、电子化程度低。近年来,票据业务的加速发展,使上述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据央行统计,2001-2008年,商业汇票年累计承兑量由1.2万亿元增加到7.1万亿元,贴现量由1.4万亿元增加到13.5万亿元,贴现年均增幅远高于同期贷款增幅。2009年以来,票据业务量更是屡创新高。上半年,票据融资增加1.7万亿元,占新增贷款的23%;同期,票据融资高达12.8万亿元,相当于股票市场交易量的57.7%、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的162%。

  目前,以商业汇票为主要品种的票据市场,不仅是企业融资的重要工具,也成为银行调剂资金头寸和信贷规模、取得息差收入的途径之一。但由于目前票据多为纸质,承兑和交易环节的不规范,不仅导致部分票据缺乏真实贸易背景甚至出现 “空转套利”、而且银行通过“双卖”业务,规避央行信贷调控,影响了央行宏观调控的效果。商业银行人士称,实行电子票据后一个最凸显的作用,就是防范了纸质的票据操作风险。但对于今年上半年大量出现的缺乏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性”票据业务,苏宁认为仅凭电子操作系统并不能完全克服,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还是靠商业银行加强审查。

  挑战利率市场化新启动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具备3大功能,即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处理功能、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功能、商业汇票转贴现公开报价功能。根据央行数据,从10月28日开通至11月30日的3个工作日内,通过系统登记托管的电子商业汇票214笔,金额5.71亿元。其中出票134笔,金额3.35亿元;承兑158笔,金额3.77亿元;贴现36笔,金额2.14亿元;转贴现30笔,金额2.14亿元;通过大额支付系统发生票款兑付业务8笔,金额1.14亿元。系统共收到纸质商业汇票登记2.5万笔,涉及金额385.5亿元。提供纸质商业汇票查询服务60笔。苏宁介绍,在第一批机构加入电子汇票系统后,央行还会加速推进第二、第三批机构的加盟。而电子汇票业务的发展,无疑将对现行的贷款利率管制构成新的挑战,并加速1年期内短期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按照新规定,电子商业汇票付款期限由纸质票据的最长6个月提高到1年。业内人士认为,这将对市场化利率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与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不同,票据业务几乎完成了市场化定价的转型。正因如此,在今年上半年流动性过剩、信贷规模管制放松的情况下,票据贴现利率一度骤降,甚至低于同期存款利率,出现“倒挂”,由此引发企业“票据热情”,一季度,票据一度达到新增人民币贷款的近1/3。这是我国二元化利率矛盾的一次现实冲突。而引入电子票据并以延长付款期限后,交易运作可以大大丰富票据市场3个月到1年期的交易品种,利于形成各档期完全市场化的利率,为完善SHIBOR报价体系、形成完整的市场收益率曲线提供重要的交易数据支持。可以预见,票据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将对现有的1年期内短期贷款形成一定的替代。

  推进阻力电子汇票的推进进程可能并不短暂。前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成熟的市场环境的打造需要3大方面,一是企业之间互相认可并接受,二是企业与银行贴现时可以完全畅通,三是银行与银行间转贴现能一路通行。三者互相牵制。从目前来看,企业和银行还有一些独特的“纸质票据”情怀。从企业来说,能够签发电子票据的前提,是买卖双方的企业都加入商业银行网银系统。

  而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并没有形成这方面的使用习惯。从银行来说,推进票据业务主要出于3方面考虑:调节资金头寸、调节贷款规模、取得利差收入。但如果实行了电子汇票,基本上调节信贷规模的功能将几近丧失。某股份制银行票据营运中心人士就认为:“调票据规模主要通过 ‘双卖’和‘回购套买断’来进行,从而完成交易双方的‘双出表’,但如果大家都使用电子汇票,这个功能就丧失了。”因而在短期内,部分银行并没有更多的积极性将该业务大量推动。“现在银行调剂资金和信贷规模时,基本都是同方向操作,如果我推大了,贴现量大了,我转贴给谁去?”能否顺利实现再融资,成为部分银行的顾虑。另外,系统建设费用也可能成为部分中小金融机构推行的门槛。不过也有商业银行人士指出,电子票据是一个无可阻挡的趋势。就像当初的信用卡推广一样,起初也存在种种质疑,但现在一切迎刃而解。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