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法 > 债权概述 > 债权转让 > 债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债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27 17:31:10 人浏览

导读:

作为请求权的债权,是可以被债权拥有人转让出去的。有很多的人会以为债权转让协议就是借条,其实不是,债权转让协议是具有法律规定的要式性的法律文件。那么债权转让协议书范本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就有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债权转让协议书范本及其相关问题。

  作为请求权的债权,是可以被债权拥有人转让出去的。有很多的人会以为债权转让协议就是借条,其实不是,债权转让协议是具有法律规定的要式性的法律文件。那么债权转让协议书范本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就有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债权转让协议书范本及其相关问题。 

 

一、债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甲方(债权出让人):

  乙方(债权受让人):

  甲方和乙方经过友好协商,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以资信守:

  一、截至本协议签署日前,债务人 某某 公司拖欠甲方 款共计 元未还(相关债权凭证附后)。

  二、现甲方将以上债权转让给乙方,乙方同意受让。

  三、陈述、保证和承诺

  1、甲方承诺并保证:

  (1)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有权实施本协议项下的债权转让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其转让的债权系合法、有效的债权。

  2、乙方承诺并保证:

  (1) 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有权受让本协议项下的债权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其受让本协议项下的债权已经获得其内部相关权力机构的授权或批准。

  四、违约责任

  各方同意,如果一方违反其在本协议中所作的陈述、保证、承诺或任何其他义务,致使其他方遭受或发生损害、损失等责任,违约方须向守约方赔偿守约方因此遭受的一切经济损失。

  五、其他规定

  1、对本协议所作的任何修改及补充,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并由各方合法授权代表签署。

  2、在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乙方住所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3、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共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各份具有同等法律力。

  甲方(公章) 深蓝信息技术公司 乙方(公章)深绿咨询公司

  地址: 地址:

  授权代表:       授权代表:

  二、债权转让通知书

  _____________ 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以及我公司与_________________达成的债权转让协议,现将我公司对贵司的所有债权,依法转让给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转让债权相关的其他权利也一并转让。请贵公司自接到该债权转让通知书后应向___________________履行全部义务。 本债权转让通知未经债权受让人书面同意不得撤销。 专此通知! 公司(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 月 日

  三、签订债权转让协议有哪些注意事项

  第一,转让的债权不得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

  我国合同法第七十九条规定,除了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及抚恤金、抚养费、赔偿金等债权不得转让外,其他债权都可以转让。

  第二,签订债权转让合同。

  债权转让根据需要可以签订书面转让合同,也可以不签订书面合同,由转让人直接向债务人发债权转让通知的方式转让。特别是冲抵债务的债权转让更需要签订书面的债权转让合同。受让方(转让方的债权人)应向转让方了解债务人可能提出的抗辩(涉及货款转让中的货物质量、售后服务及发票等),以及转让的债权是否有抵押、担保,并查看相关的抵押合同、保证合同是否有影响相关从权利转让的特别约定,并根据情况要求重新办理抵押登记或重新保证。

  第三,债权转让通知。

  不论是否签订债权转让合同,一项债权转让都应当通知债务人,否则对债务人不发生债权转让的法律效力。具体操作应由债权人出具书面的《债权转让通知》,并由债权人通知债务人,或由债权人委托受让人通知债务人。

  第四,债权转让合同的生效要件和生效时间

  债权人转让债权须与受让人达成转受让债权的协议。达成协议只是合同成立,但未生效。合同成立后,债权人应及时地将债权转让的实事用合适的方式通知债务人,债务人须接到债权转让的通知且知道了通知的内容,此时,转让合同开始生效。所以,转让合同生效的条件具备之时,也就是生效时间的开始之时。

  以上就是关于债权转让协议书范本及其相关问题,债权转让协议书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在签订是一定要注意。希望这些资料和步骤足够的清晰,假如您对此仍有疑问的话还是建议您到相关律师事务所咨询,为您解决一些与这方面相关的分歧并解决与债权转让协议书相关的问题是我们的荣幸。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的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