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律师法 > 诉讼指南 > 工程欠款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

工程欠款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12 16:18:46 人浏览

导读: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扩大,在实践中出现的工程纠纷问题也不断增多,最典型的就是工程欠款问题,为了保障追回拖欠的工程欠款,我们一定要注意相关法律知识,比如工程欠款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工程欠款诉讼证据都有哪些?针对这几个问题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疑惑。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扩大,在实践中出现的工程纠纷问题也不断增多,最典型的就是工程欠款问题,为了保障追回拖欠的工程欠款,我们一定要注意相关法律知识,比如工程欠款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工程欠款诉讼证据都有哪些?针对这几个问题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疑惑。

  一、工程欠款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

  工程欠款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拖欠行为起算。大多数拖欠工程款已历时相当久,甚至超过两年,有的甚至达到十年之久。拖欠太久的工程款,承包商经常因法律意识淡薄或碍于情面怕影响与建设方的关系等原因而错过诉讼时效。我国法律规定诉讼时效可以通过一定的主张权利行为得以中断,中断后诉讼时效可以重新计算。

  因此,各承包商可以采取书面发(对方一定要签收或采取挂号信等形式证明已送达)、向清欠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投诉(一定要有书面记录)、与发包方补充协议或签订还款协议等办法,使诉讼时效中断。

  二、工程欠款诉讼证据都有哪些

  1、招标文件、合同文本及附件,其他各种签约(备忘录、修正案等),业主认可的工程实施计划,各种工程图纸(包括图纸修改指令),技术规范等;承包商的报价文件,包括各种工程预算和其他作为报价依据的资料,如环境调查资料、标前会议和澄清会议资料等。

  2、来往信件(书信、电子邮件等)。如业主的变更指令,各种认可信、通知,对承包商问题的答复信等。这里注意,商讨性的和意向性的信件通常不能作为变更指令或合同变更文件。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承包商对业主和工程师的口头指令、传真件、电子邮件等和对工程问题的处理意见要及时索取书面证据。来信的信封也要封存,信封上的邮戳记载着发信和收信的准确日期,起证明作用。

  3、各种会议纪要。在标前会议和决标前的澄清会议上,业主对承包商问题的书面答复,或双方签署的会谈纪要;在合同实施过程中,业主、工程师和各承包商定期会商,研究实际情况,作出决议或决定。它们可作为合同的补充。但会谈纪要须经各方签署才有法律效力。

  4、施工进度计划和实际施工进度记录。包括总进度计划,开工后业主的工程师批准的详细的进度计划、每月进度修改计划、实际施工进度记录、月进度报表等。这不仅是工程的施工顺序、各工序的持续时间,还包括劳动力、管理人员、施工机械设备、现场设施的安排计划和实际情况,材料的采购定货、运输、使用计划和实际情况等。

  5、施工现场的工程文件,如施工记录、施工备忘录、施工日报、工长和检查员的工作日记、监理工程师填写的施工记录和各种签证等。它们应能全面反映工程施工中的各种情况,如劳动力数量与分布、设备数量与使用情况、进度、质量、特殊情况及处理。各种工程统计资料,如周报、旬报、月报。这些报表通常包括本期中以及至本期末的工程实际和计划进度对比、实际和计划成本对比和质量分析报告、合同履行情况评价等。

  6、工程照片。如表示工程进度的照片、隐蔽工程覆盖前的照片、业主责任造成返工和工程损坏的照片等。

  7、气象报告。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应作记录,并请工程师签证。

  8、工程中各种检查验收报告和各种技术鉴定报告。工程水文地质勘探报告、土质分析报告、文物和化石的发现记录、地质承载力试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报告、材料试验报告、材料设备开箱验收报告、工程验收报告等,它们能证明工程质量。

  9、 工地的交接记录(应注明交接日期,场地平整情况,水、电、路情况等),图纸和各种资料交接记录。工程中送停电、送停水、道路开通和封闭的记录和证明,它应有工程师签证。合同双方在工程过程中各种文件和资料的交接都应有一定的手续,要有专门的记录,防止在交接中出现漏洞和说不清楚的情况。

  10、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采购、订货、运输、进场,使用方面的记录、凭证和报表等。

  11、市场行情资料,包括市场价格、官方的物价指数、工资指数、中央银行的外汇比率等公布材料。

  12、各种会计核算资料。包括:工资单、工资报表、工程款帐单,各种收付款原始凭证,总分类帐、管理费用报表,工程成本报表等。

  13、符合国家法律要求的其它证据材料和规范性政策文件

  通过上文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工程欠款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的相关知识,相信大家看了之后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责任编辑:周末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