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诉讼 > 劳动仲裁与劳动监察的不同点

劳动仲裁与劳动监察的不同点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08 15:15:22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内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中明确规定了仲裁监督相关规定,到底劳动仲裁与劳动监察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主要有六个方面。以下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劳动监察是指法定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对劳动法的遵守情况依法进行检查、纠举、处罚等一系列活动。

  核心内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中明确规定了仲裁监督相关规定,到底劳动仲裁与劳动监察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主要有六个方面。以下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劳动监察是指法定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对劳动法的遵守情况依法进行检查、纠举、处罚等一系列活动。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劳动法规的单位或劳动者,可以依据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决定,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罚款、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的处罚;对触犯其他行政法规的,建议有关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对触犯刑律的,建议执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劳动仲裁与劳动监察二者的区别,主要有六个方面。

  ①执法主体

  劳动监察的执法主体是劳动行政部门,其执法机关的执法活动是代表劳动行政机关实行行政执法;而劳动仲裁的执法主体是依照国家劳动立法建立的特定机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及用人单位三方面的代表组成。

  ②法律行为

  劳动监察属于行政执法,作出劳动监察作用的是劳动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劳动仲裁则是一种准司法性质的活动,作出的裁决属于一种国家授权的仲裁机构对发生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

  ③工作职责

  劳动监察由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 监督检查,是依照法定的行政职权主动进行,不需要相关人提出请求;而劳动仲裁机构则是受理劳动关系当事人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需先提出仲裁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才能受理案件,否则,仲裁部门不主动介入。

  ④法律地位

  在劳动监察过程中,劳动行政部门同接受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个人之间是行政管理关系;而在劳动仲裁的所有程序中,仲裁机构是一种“中间人”,不作为当事人而处于“第三者”的地位。

  ⑤法律后果

  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的仲裁裁决不服的。

  ⑥执法手段

  劳动监察既包括事后矫正,也包括事前预防;而劳动仲裁则属于事后矫正。

  法律快车贴士:劳动仲裁监督规定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

  第三十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依法对本委聘任的仲裁员以及仲裁活动进行监督,包括对仲裁申请的受理、仲裁庭组成、仲裁员的仲裁活动等进行监督。[page]

  第三十一条 仲裁委员会发现应当受理而在法定期限内未予受理或者已经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的争议案件,申请人尚未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书面征求申请人同意后,及时予以受理,并撤销已经出具的不予受理通知书。

  第三十二条 仲裁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徇情枉法,偏袒一方当事人;

  (二)滥用职权,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

  (三)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

  (四)隐瞒证据或者伪造证据;

  (五)私自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请客送礼;

  (六)故意拖延办案、玩忽职守;

  (七)擅自对外透露案件处理情况;

  (八)在任职期间担任仲裁案件的代理人;

  (九)其他违法乱纪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仲裁员有本规则第三十二条规定情形的,仲裁委员会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解聘等处理;仲裁员所在单位也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记录人员应客观记录案件庭审等情况,不得有因偏袒一方当事人而不客观记录、故意涂改记录或者将案件处理过程中应当保密的情况泄漏给特定当事人等行为。

  记录人员违反前款规定的,参照本规则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处理。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