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就业 > 职业资格认证 > 58%技能劳动者获国家资格证

58%技能劳动者获国家资格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7-01 12:18:47 人浏览

导读:

记者从社科院了解到,本市121.02万从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占38.66万人,其中取得国家资格证书的达到58%。各产业对技能劳动者需求等级差异较大,但许多一线职工不能充分认识到参加培训对提升技能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也缺乏积极性。第二产业占

记者从社科院了解到,本市121.02万从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占38.66万人,其中取得国家资格证书的达到58%。各产业对技能劳动者需求等级差异较大,但许多一线职工不能充分认识到参加培训对提升技能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也缺乏积极性。

  第二产业占据7成以上

  据了解,目前本市技能劳动者7成以上分布在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中技能劳动者比较集中,而第三产业大多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等传统商贸服务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技术劳动者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也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技能劳动者行业分布较广,除地质勘查和水利管理业及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外,以制造业为主的其他13个行业都有分布,74.9%集中在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等行业。

  需求等级结构差异较大

  各产业对技能劳动者需求的等级结构差异较大。第一产业对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比例超过第二产业。同时,两个产业中不具备等级的技能劳动者则出现富余,而第三产业对中级工需求比例最高。一、二产业对高级技能人才需求比较旺盛,与现代农业发展和工业企业的技术升级密切相关,而第三产业由于技术含量不高,对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也不高。另一方面,除少数部门,几乎所有行业对技能劳动者都有需求。目前,本市技能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技能劳动者总量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但从技能劳动者行业分布情况看,劳动力需求偏重第二产业,尤其是加工制造业,而劳动力供给中此类供给最弱。

  用人单位重引进轻培养

  市社科院专家指出,目前,社会还存在着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的陈旧观念。许多一线职工不能充分认识到参加培训对提升技能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也缺乏积极性,许多企业只重视引进和使用技能人才,却轻视选拔和培养,更担心成才后流失。另一方面,技能人才的技能要素占工资分配比重较少。高级技能人才工资待遇明显偏低,缺乏吸引力,其价值被严重低估也是导致高素质技能劳动者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化培训机构的调控、引导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社会培训机构存在短期行为,只开展成本低、利润高、周期短的培训项目,学员不了解市场需求,存在盲目性。

  发展建议

  按需培训免费开放

  专家建议,政府应根据市场需求定期向社会发布就业岗位需求目录,社会培训机构按需自主开展培训,政府补贴培训成果,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补贴政策,引导培训机构培养市场急需的紧缺技能人才。还要建立市场紧缺、技术技能含量高、培训成本大、社会无力承担的培训项目,免费向社会开放,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围绕区域经济和培训对象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培训项目,使就业训练中心成为区域内的公共实训平台。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充分依托各级职业院校和企业培训中心,利用已有培训场地、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建立不同形式的技能实训基地,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及未开展职工培训的企业,由政府统筹企业未提取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政府对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经费,改变现有的事业单位拨款形式为培养补贴形式,职业院校每培养一名学生并被企业录用,从事所学专业岗位工作,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予以一定补偿。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加快高技能人才引进,通过解决户籍、住房、待遇等问题,吸引国内外高技能人才来津工作。开展新职业研发,围绕滨海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预测职业和职业技能的发展走势,密切跟踪新产业、新职业的发展。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将技能竞赛从国有企业向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延伸,开展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对职业技能竞赛中涌现出的技能人才,可按有关规定予以直接晋升职业资格等奖励。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