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用人单位 > 人工成本管理 > 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初探

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初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28 06:28:00 人浏览

导读:

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初探胡中俊一、人工成本简介所谓人工成本,是指企业人工投入的成本反映,是企业使用劳动力的货币量化表现。它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和间接费用,包括企业支付给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

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初探

胡中俊

一、人工成本简介

所谓人工成本,是指企业人工投入的成本反映,是企业使用劳动力的货币量化表现。它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和间接费用,包括企业支付给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障费、非在岗职工生活费、职工福利费、住房补贴、劳动保护费、教育经费、企业负担养老金以及工会经费和其他人工费用开支等。

人工成本是企业成本、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在市场的竞争力。从另一角度看,人工成本直接反映了企业对劳动者的全部投入是职工经济利益之所在,其数额的增减对职工的积极性影响很大。特别是在深化改革中,它涉及到下岗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考虑各方面因素,认真研究人工成本的合理投入,是企业成本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研究人工成本的投入是否合理,就是要在确保企业经济效益和产品竞争力的前提下,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寻求人工成本投入和产出的“度”,也就是对人工成本的合理投入量进行最佳控制。这是人工成本管理的关键。

1、企业需要用工量的计算,可用公式表示如下:需要用工量=X/X1+调整数

X=S-C-L

其中:X——人工成本总量

S——预测销售收入

C——原材料,动能消耗等其他成本费用

L——预期效益

XL——当地社会平均劳动力价格

调整数的确定,是为了保障职工的积极性和正当权益,并结合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考虑到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以及确保现有过剩劳动力基本生活的需要等。

2、反映人工成本情况的主要指标有:

以上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综合反映企业的人工成本投入情况,用于对人工成本的分析与评价。

二、建立灵活的人工成本管理机制

建立人工成本管理机制,就是将人工成本投入与企业当前经济效益指标挂钩,实行利润、成本、人力投入与产值均能上能下的运行机制,进而形成企业用人能多能少、岗位能上能下、职工收入能增能减的良性循环,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与市场适应能力。这既是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1、首先确定人工成本的最佳投入量

人工成本的最佳投入量是在确保企业目标效益指标实现的前提下,考虑到当地劳动力的市场价格,确定一个能保障职工生产积极性和合法权益的投入水平。它是根据是否有利于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发展生产力的原则来确定。

在计算用工量时,对销售收入的预测,主要依靠看得见的产品订单;产品订货数量的多少,决定其用工数量的多少,通过科学和符合实际的劳动定额水平,来确定各生产单位直接用工和辅助工的定员;各职能管理部门的定员,也可参考劳动量来确定,并适当兼雇岗位职责及业务范围。由此计算出的企业定员总额(即用工需要量),就是人工投入的最佳标准。需要注意的是:①确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水平非常关键。除了要有日常坚实的工作作依据外,还需要灵活动态的管理。在实施按定员、定编分配的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进行动态调整,以便将人工投入控制在最佳状态。

②通过定员、定编确定的用工需要量,与按销售收入预测的用工量之间可能会出现差异,在具体掌握中,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并结合人工投入的历史水平来考虑。一般说,由于工作是向前发展的,对在岗人员的投入不应低于历史水平。

③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确定人工投入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一方面效益是工资的来源,另方面工资要确保效益的实现。因此,应当两者兼顾,找准企业盈亏的平衡点,或达到企业预期利润的用工量,此时人工成本是必须控制的最高限额。

④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是重要的参考标准,不容忽视,否则本企业工资偏低,会引起人才外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期望值,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为它直接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发挥。此外,还应考虑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

⑤在计算人工成本投入时,要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并考虑职工劳动保护,生活福利等正当合法权益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要,从而把握好人工投入的“度”。

2、建立灵活的人工成本管理机制

在确定人工投入标准以后,建立灵活的管理机制是搞好工人成本管理的关键。其目的是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为此要求:

①首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转变各级领导和职工的观念,在企业内部造成了一个对“减人增效”十分有利的氛围,为人工成本管理机制的顺利运行创造条件。

②严格实行定员定编,严格控制非政策性进入(即国家计划分配以外)。工资按定编后的用工量实施分配,确保定员以内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并充分发挥工资的利益驱动机制,对职工实行竞争上岗,采取考试、考核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优胜劣汰,从而形成人工成本能多能少的动态管理机制。

③对精简下来的富余人员,企业可通过组建内部劳务市场,让他们进入其中待业,适当发给一部分工资或生活补助费。并有针对性地对待业者进行职业培训,以便其有条件转岗,或在内部调剂使用或向外自谋职业。

④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优势,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或服务方式,发展第三产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容纳一部分富余人员再就业,这是建立灵活的人工成本管理机制应努力的方向。

⑤在一时尚无法解决人多事少的情况下,可以有限度的实行灵活多样的工时制度,或适当缩短劳动时间而暂不下岗,经工会组织协商同意后,适当按比例降低工资;也可采取“末位下岗”、“轮流息工”等灵活方式。总之,通过控制用工总量,从总体上掌握人工投入的增减,达到建立人工成本管理机制的目的。

三、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特别是在企业建立其管理机制,远非一日之功。在这项工作中,对如何转变思想观念、开拓经营门路、组织人员分流、保持社会稳定,是其重要关键和前提条件,必须首先认真抓好。

2、控制人工成本,并不是要一味地降低职工的收入,而是要让人工成本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促使职工劳动积极性提高,其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增加职工的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对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应在合法和执行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保持适当的灵活性,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杠杆的作用。

3、要用“投入产出”的观点来衡量人工成本中的每一项支出,一方面严格控制不合理的开支和无效投入,以减少成本费用,取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考虑各项支出的特点和所产生的效应,单纯为节约而片面压缩开支,并不是加强管理的最终目的,如何调动各个阶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能,由此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将更为重要。在工作中,我们还要注意坚持公平性原则,做到分配数量与职工的劳动贡献相结合。同时应在管理中适当引入竞争和风险机制,实行按企业总效益控制,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有关人员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

4、人工成本管理是一项新的工作,其政策性较强,涉及的面广,对职工个人、对企业、对社会的影响较大,因此,我们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 中,应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来对待,而不能简单地视同其他成本项目一样来管理。同时,由于人工成本管理属于企业微观管理的范畴,每个企业均有其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虽然管理的目的和原则大体是一样的,但在具体掌握和操作上也可能会有所不同,这是允许的。

(作者单位:铁道部武汉江岸车辆工厂劳动人事处)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