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纠纷/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时效 > 超出劳动争议仲裁期限应该怎么办

超出劳动争议仲裁期限应该怎么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10 15:05:27 人浏览

导读:

大家可能都知道劳动争议可通过仲裁程序来解决,但是无论是民事领域还是刑事领域都存在时效的问题,劳动仲裁的时效是2年。那么超出劳动争议仲裁期限应该怎么办,如何寻求救济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带大家来揭开这层面纱。

  大家可能都知道劳动争议可通过仲裁程序来解决,但是无论是民事领域还是刑事领域都存在时效的问题,劳动仲裁的时效是2年,那么超出劳动争议仲裁期限应该怎么办,如何寻求救济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带大家来揭开这层面纱。

  一、劳动争议仲裁的一般时效

  从2008年5月旧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延长了劳动仲裁的申请时效,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而此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仲裁的申诉时效是60天。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一年。

  二、劳动争议仲裁的特殊时效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的规定,一般来讲,超过仲裁申诉时效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但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这里的“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料、无法克服的事件,如自然灾害中的地震、火灾、水灾、风暴等,还有社会原因造成的现象,如发生战争等,都是当事人主观上无法控制和防止的事件。“其他正当理由”没有具体的规定,主要是仲裁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来认定,如当事人生病、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而超过时效等,这些情况都可作为仲裁委员会认定有正当理由的因素。总之,如果超过仲裁申诉时效是上述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仲裁委员会是可以酌情受理的,不是所有超过申诉时效的劳动争议都不受理。

  三、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意义

  对劳动争议案件规定仲裁时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时效制度的作用就在于使事实状态与法律状态相一致,从而结束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的不稳定状态,使之在法律上重新固定下来,从而维护了劳动关系的稳定。第二,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因仲裁时效完成后,权利人即丧失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权利的请求权,因此仲裁时效就起到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请求权的权利。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有利于劳动争议的尽快解决,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第三,有利于正确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仲裁时效制度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从而使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尽快地介入劳动争议,这样因争议发生的时间较短,易于调查取证,便于正确处理,防止因年代久远、证据不全或难以辨认而导致错误裁决。

  为防止年代久远,收集证据难度加大,因此在面对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应及时申请劳动仲裁。对于“超出劳动争议仲裁期限应该怎么办”这一问题并不是没有解决途径,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还是有路可寻的。如果大家对于劳动仲裁时效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小编和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