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理论研究 > 劳动工伤 > 什么是职业康复

什么是职业康复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23 10:40:52 人浏览

导读:

(一)职业康复的内涵职业康复是指采取各种适当手段,综合利用药物,器具,疗养护理帮助伤残人员恢复健康和工作能力,以及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包括肢体、器官、智能的全面和部分恢复,以及职业培训。通过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达到重返工作岗位或合适的职业,恢复正常
(一)职业康复的内涵

职业康复是指采取各种适当手段,综合利用药物,器具,疗养护理帮助伤残人员恢复健康和工作能力,以及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包括肢体、器官、智能的全面和部分恢复,以及职业培训。通过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达到重返工作岗位或合适的职业,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参加社会活动的目的。

康复工作可以概括为:综合协调使用药物、度假疗养或教育措施,使残疾人恢复一定的工作、生活能力。这个过程包括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医疗康复主要包括医学上的治疗、运动治疗、语言训练、义肢安装、体能测试、职业指导和护理。所谓职业康复,就是考虑到伤残者的身体能力,使其伤残后的潜在素质与再就业合理结合,即根据伤残者的具体情况帮助其就业。

(二)职业康复的有关国际公约

1952年《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102号)规定,社会保障部门应该对残疾人提供职业伤亡补贴,同时要求社会保障机构或政府其他部门应与医药部门合作,为残疾人提供适当工作。1955年国际劳工组织《残疾人职业康复建议书》(第99号)明确要求,应确保残疾人充分利用可能的康复设施,并且为残疾人提供适当的就业设施,其中应包括免费职业介绍。1964年国际劳工组织《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津贴公约》(121号)规定,所有成员国应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设施,如果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成员国也应采取措施,为残疾人就业寻求办法。

1983年国际劳工组织第99号建议书及《(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建议书》(第168号)指出,社会保障机构应为残疾人的组织提供资助、提供康复设施、进行功能锻炼、帮助培训、提供咨询服务等,同时鼓励社会保障部门资助残疾人自谋职业。

(三)我国的职业康复

职业康复是现代工伤保险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帮助和促进伤残人员生活与劳动能力的恢复与补偿,不仅有利于增强伤残人员的生活适应能力,而且有益于扩大伤残人员的社会就业机会。

我国的职业康复虽然进展较慢,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工伤补偿与事故预防、职业康复相结合的新型工伤保险制度。

新颁发的《工伤保险条例》进一步明确规定,(1)首先把“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作为制定本条例的重要指导思想,放在条例头条位置,说明我们国家不仅重视工伤职工经济赔偿而且重视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2)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性治疗的费用,符合本条例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3)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4)对于轻伤职工,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