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合同知识 > 劳动合同补偿 > 约定竞业限制的劳动者如何获得补偿?

约定竞业限制的劳动者如何获得补偿?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7-29 08:28:20 人浏览

导读:

近些年来,大量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要求劳动者签署竞业限制协议,劳动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该如何应对?对于签署竞业限制协议的,在合同解除后不能从事与公司机密密切相关的工作,在限制期内用人单位是要...

  近些年来,大量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要求劳动者签署竞业限制协议,劳动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该如何应对?对于签署竞业限制协议的,在合同解除后不能从事与公司机密密切相关的工作,在限制期内用人单位是要给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什么是竞业限制

  竞业限制是用人单位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技术保密协议中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即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

  竞业限制条款在劳动合同中为延迟生效条款,也就是劳动合同的其他条款法律约束力终结后,该条款开始生效。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的,必须同时约定经济补偿的内容。用人单位应当在终止或解除劳动者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该经济补偿标准、数额由当事人自行约定。与此同时,在约定竞业限制条款时应当约定具体的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和内容,但不得再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前通知期。

  竞业限制期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劳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第一百零二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最高法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解释第八条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法律关于竞业限制规定的三大亮点

  一是竞业限制期不得超过两年。不管合同约定的竞业限制期是多长,法律只承认两年。两年后掌握原单位商业秘密的人员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去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或者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原单位则无权干涉了。

  二是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一般的业务人员、技术人员,即使掌握原单位的购销渠道和一定的技术知识,也不受竞业限制期的约束。

  三是在竞业限制期限内原单位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不从事与原单位同类的业务,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一定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才有义务替用人单位保密。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便没有竞业限制的保密义务。这样的规定,解决了劳动者在竞业限制期内的经济来源问题。

  在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借助其订立劳动合同的优势地位,巧立名目,将劳动报酬中的一部分分割出来作为竞业限制补偿金,故意混淆二者的区别;或者约定低额的补偿金、附加补偿金支付条件、随意克扣等,并披上“提前支付、一次性支付”等看似合理的外衣,企图使其合法化,对劳动者极不公平。因此,司法实践中有必要对当事人约定和支付的竞业限制补偿金进行定性和分析。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