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处理 >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顺序是什么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顺序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07 20:09:07 人浏览

导读:

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有很多。但是如果交通事故已经发生了,那么我们就只有想办法解决交通事故,我们一般都是选择报警来解决。报警后是需要进行现场勘察的,那这个勘察顺序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顺序是什么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有很多。但是如果交通事故已经发生了,那么我们就只有想办法解决交通事故,我们一般都是选择报警来解决。报警后是需要进行现场勘察的,那这个勘察顺序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顺序是什么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顺序是什么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即行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必须保护好现场,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值班民警接到指令后,必须严格在承诺制度的时间内快速赶赴现场,并快速处置现场,同时进行现场勘查包括现场访问、摄影、制图、丈量、勘验等系列工作。

  现场勘查必须做到依法、及时、全面、准确。其次现场勘查记录经复核无误后,应要求当事人或见证人在现场图上签名。为检验需要,必要时可扣留肇事车辆和当事人的相关证件。最后与当事人预约事故处理时间,事后展开调查必须依法进行,包括询(讯)问、痕迹提取检验、技术检测、损害评估和其他必要的鉴定。交通事故现场勘察内容是勘查事故现场,查明事故车辆、当事人、道路及其空间关系和事故发生时的天气情况;固定、提取或者保全现场证据材料;查找当事人、证人进行询问,并制作询问笔录;进行其他调查工作。交通警察勘查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应当按照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图,提取痕迹、物证,制作现场勘查笔录。

  二、事故现场勘查一般按照什么程序进行

  首先,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即行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必须保护好现场,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

  值班民警接到指令后,必须严格在承诺制度的时间内快速赶赴现场,并快速处置现场,同时进行现场勘查包括现场访问、摄影、制图、丈量、勘验等系列工作。

  现场勘查必须做到依法、及时、全面、准确。

  其次现场勘查记录经复核无误后,应要求当事人或见证人在现场图上签名。

  为检验需要,必要时可扣留肇事车辆和当事人的相关证件。

  最后与当事人预约事故处理时间,事后展开调查必须依法进行,包括询(讯)问、痕迹提取检验、技术检测、损害评估和其他必要的鉴定。

  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有条件的地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试行在互联网公布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但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保密。发生死亡事故以及复杂、疑难的伤人事故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前,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公开调查取得的证据。证人要求保密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当事人不到场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记录。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有条件的地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试行在互联网公布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但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三条发生死亡事故以及复杂、疑难的伤人事故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前,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公开调查取得的证据。证人要求保密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当事人不到场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记录。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顺序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当我们遇到了交通事故的时候,现场勘察的顺序是很重要的,如果顺序不当,很有可能就会破坏现场。还有相关的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