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互联网金融法 > 互联网金融法律论文 > 如何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如何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7-30 23:55:17 人浏览

导读:

农村支付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如何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大力推广银行卡,开通小额助农取款服务和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建立农村缴费服务站,方便农民就近缴费等。下文为您一一介绍。农村金融是农村...

  农村支付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如何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大力推广银行卡,开通小额助农取款服务和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建立农村缴费服务站,方便农民就近缴费等。下文为您一一介绍。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农村支付服务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近年,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金融服务“三农”的部署精神,组织商业银行、中国银联等有关各方大力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在农村地区推广符合农村和农民需要的非现金支付方式,着力推动我国现代支付发展成果惠及亿万农民朋友,取得了明显成效。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银行机构网点主要集中在县城和乡镇中心,普通行政村一级的银行机构网点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广大农民朋友办理金融支付业务路途远、困难多、成本高,村域支付结算需求受到抑制。构建满足村域支付服务需求,适合三农发展的村域支付服务体系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改革发展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增加广大农民朋友福祉的一个重要方式。

  近年来,人民银行组织指导涉农金融机构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通过在村域发放银行卡、布放转账电话、推广小额助农取款服务、建立农村缴费服务站、加强宣传等方式,增添了村域金融基础设施,提高农民金融支付意识,有效地将金融服务引进村、落到户,较好地破解了村域没有金融网点、村民难以享受金融服务的难题,初步构建了满足村域支付服务需求,适合三农发展的村域支付服务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金融支付基石。

  一、改善村域支付服务环境的主要实践

  (一)大力推广银行卡。人民银行大力协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将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与政府其他支农惠农补贴政策结合起来,利用“新农保”、“新农合”以及各类财政补贴发放契机,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大力开展银行卡村建设,为每一个村、每一户农户发放银行卡,用以承接资金,推动实现户户有银行卡,满足农民转账、汇款、消费甚至是小额资金融通需求,取得巨大成效。目前,农村地区人均持卡量已超过1张。同时,通过政策扶持方式,塑造了惠农卡、福农卡等一系列农村银行卡品牌。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国福农卡累计发卡量近3000万张,累计跨行交易金额近545亿元,福农卡广泛用于农资销售、农副产品收购等领域,受理终端达8万台。

  (二)布放转账电话,实现农民足不出村享受支付服务。转账电话是一种兼具电话功能和POS功能的自助终端机具,可以提供消费、转账、缴纳公用事业费、小额取现等刷卡业务。通常,一台普通转账电话约几百元,加上取款业务所需的验钞机和保险箱,投入仅几千元。相比于开设银行网点或布放ATM机等,转账电话成本低、服务功能强的优势十分明显。人民银行大力指导协调涉农金融机构在各行政村选择代理点(通常为村委、农家店、村卫生所或其他有信誉的村民个人)布放转账电话,实现村村通转账。目前,部分省份已基本实现转账电话村村通,其他省(区市)也正在村域大力推动布放转账电话。

  (三)开通小额助农取款服务和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便利农民取现需求。小额助农取款是通过在农村地区布放转账电话等POS终端,借助POS的刷卡转账功能,以代理点代付现金,并通过银行实时扣划被代理人借记卡相同金额至代理点账户,从而向农民提供小额取款服务。银行为每个代理点配备一个验钞机和一个保险箱,每日取款不超过1000元,免费或少量地向农民收取手续费,取款时验证身份并签章,通过审慎的业务管理,实现便农、惠农和安全。截至2012年11月底,设置在行政村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将超过40万个,覆盖行政村近30万个,占全国行政村总数将超过一半。2012年1-11月取款超过4500万笔,金额超过420亿元。

  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是指农民工在打工地利用银联卡存入现金后,可以在家乡就近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或邮储银行网点柜台提取现金,从而方便农民工异地存取款。该业务由人民银行2005年成功试点并于2006年开始推广向全国。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国共有超过9万个农村地区银行营业网点可以办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2012年1-11月,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取款交易笔数近2500万笔,交易金额近180亿元。

  (四)建立农村缴费服务站,方便农民就近缴费。目前,已有支付机构在村域推出了基于银行卡的手机远程支付业务,设立了“移动支付服务站”,开展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费及手机话费等缴纳服务。通过选择服务站代理人(通常为农资店、小卖部、农村超市、村干部、小作坊、村店能人、农村手机维修点),开立以其手机号码为标识的移动支付账户,注册绑定其银行卡后,即可由其通过短信等方式发起基于银行卡或支付账户的转账业务,为自己或代理他人办理缴费、转账、资金归集和分账等支付业务,从而实现以点带面,服务周边农民。代理人仅用一部手机即可营业,并获取佣金收益。受众农民用户可就近缴费,无需奔波往返收费机构营业网点缴费,节约了时间和交通成本。这种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村域缴费难等问题,使村民享受到便捷的支付服务。

  (五)开展宣传。针对农民非现金支付意识薄弱问题,人民银行大力组织涉农金融机构,以“支付知识走进农村、走近农民”为主题,通过银行乡镇网点、乡镇广场或集市现场宣传、县电视台、以及借助乡村传统重大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分发宣传单,向农民朋友介绍支付工具的使用常识、业务操作流程、风险防范常识等,甚至开展现场体验或办理业务,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改善村域支付服务环境的社会效益良好

  (一)便利了取款,农民满意。在村域布放转账电话、发放银行卡、开办助农取款等业务,满足了村民的转账、汇款、消费、取现等最主要、最基本金融服务需求。助农取款服务开办前,村域的老人需要乘车或步行至乡镇中心甚至县城的银行网点才能支取养老金,视路程的远近和交通状况需要花费数量不等的交通费和时间,助农取款服务的开办,实现了“不出村、低成本”的小额现金特别是养老金的支取,大大节约了村域老人领取养老金的交通和时间。对于转账电话及小额助农取款服务所带来的便利,浙江省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73岁林大爷曾激动地说:“这个东西(指转账电话+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也不知道这是谁发明的哟,这个人真聪明,这个东西好啊,对我们老人是一个大贡献!”

  (二)改善了民生,政府满意。通过在“万村千乡”农家店、村委等布放转账电话,整村发放银行卡,并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将各种政府涉农补贴、养老金等直拨入卡,再通过转账电话刷卡取款,实现了政府发放补贴、银行服务、村内取钱的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延伸“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大大便利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促进了“万村千乡”工程、“新农保”、“新农合”以及其他财政涉农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基础,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赞同。

  (三)拓展了市场,银行满意。通过在广大的村域布放转账电话、发放银行卡并承接政府涉农补贴资金,涉农金融机构不仅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延伸金融服务,而且获得了大量的银行卡客户,从而直接获得了一定的补贴资金存款,并通过拥有客户而拥有潜在存款,使得这些银行机构在拓展村域金融服务蓝海市场的竞争中抢得战略先机。此外,银行还可以将诸如代缴费、“新农保”领取等多种柜面业务转移到行政村的代理服务点上,从而较大程度上分流了银行网点的排队压力,节约了银行网点的运营成本。

  (四)增加了收入,商户满意。转账电话的布放、助农取款服务和农村缴费服务站等的开办,既进一步畅通了农村小超市、农资店等代理服务点的支付结算渠道,又为其提供了一块新的代理业务收入,由此也增强这些代理点的综合服务能力,聚集了商业人气,增加了无形价值。

  三、进一步改善村域支付服务环境

  继续推进村域支付服务环境改善,应该坚持市场主导与行政扶持相结合、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结合,巩固深化现有支付服务产品,积极探索新型支付服务模式,不断完善村域支付服务体系。

  (一)鼓励创新,不断丰富村域支付服务工具、终端和业务产品方式。近年来推进农村支付服务建设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鼓励创新。银行卡、POS机、助农取款业务等对于农民而言都是新鲜事物。在人民银行的支持和指导下,银行机构等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以行政村和农民为服务中心,大力推广银行卡、布放机具、开展助农取款业务,较好地满足了村民们承接各类财政涉农补贴资金、转账汇款、小额取款等基本金融服务需求。未来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必须坚持和鼓励创新。

  (二)进一步推广转账电话并开办小额助农取款服务。相比于布放ATM或设置流动服务点,布放转账电话并开通助农取款服务成本低、好操作、易复制,能够较好地满足村域最主要、最基本金融服务需求,可以更好地缓解村域金融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人民银行将组织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利用各类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契机,协调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动银行卡发行和补贴资金直拨入卡,实现小额助农取款服务覆盖全国的行政村。

  (三)积极探索利用转账电话等支付终端开办村域缴费业务。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政府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商品交易日趋活跃,村域的支付结算需求呈现了多样化发展。水费、电费、煤气费、手机话费、有线电视费、“新农合”、“新农保”等各类缴费业务日渐增多。应借鉴城市各类缴费业务模式,结合农村实际,依托转账电话等金融支付终端可以实现村民足不出村缴纳各类费用,便利村民生活。

  (四)注重风险防范。当前农民持卡量快速增长,行政村金融机具日益广泛、支付业务种类不断增加,行政村的支付业务已形成一定规模。与此同时,农民朋友特别是中老年农民的知识水平偏低、风险防范和承担能力弱,这种背景下,人民银行、银行机构等有关各方一定要高度重视防范银行卡、POS机等使用中的欺诈和操作风险,保护农民朋友的权益不受损害,确保其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信心。

  (五)鼓励各类支付服务提供者参与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改善工作。目前,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实施主体是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信社等涉农金融机构。但是,一些支付机构已经在村域成功实践了一些支付业务商业模式,比如手机支付等。这说明支付机构在服务“三农”方面也能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相比银行机构而言,支付机构更具有开拓性、灵活性和创新性,更注重和善于去挖掘并满足客户特别是中小客户的需求。应支持和鼓励支付机构发挥优势,开发适合农村需求的支付产品或服务,探索既能服务“三农”发展又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业务模式,为改善村域支付服务环境贡献力量,共同促进我国城乡支付服务的一体化发展。

  (六)试点探索移动支付业务。手机支付特点是随时、随地、随心,与传统银行服务模式相比,手机支付依靠较少的基础设施投入,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和设施终端,以较低的成本拓展支付服务,比较适合银行网点少、手机普及率高的农村地区,有利于促进金融普惠,达到便民和惠民效果。近年来,一些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针对手机支付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国际上(如肯尼亚)手机支付发展实践也表明,手机支付在金融欠发达地区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发展空间。为加快发挥手机支付对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促进作用,2012年,人民银行组织开展了手机支付在农村地区的试点工作,指导一些涉农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在农村地区试点手机支付,以充分发挥手机支付特点,满足农民需求。

  人民银行、涉农金融机构、银联、支付机构等有关各方应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进一步创新支付产品和方式,不断完善村域支付服务体系,为构建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做出更大贡献。

  (原标题:持续改善村域支付服务环境)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