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互联网金融法 > 互联网保险 > 互联网保险兴起的客观原因

互联网保险兴起的客观原因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7-19 04:34:20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内容:互联网保险兴起的客观原因是我国传统保险发展的限制性造成的,首先表现在我国国民保险意识薄弱是引发新兴互联网保险的一个客观原因;其次是传统保险渠道过于强势,刺激了互联网保险的推出;除此之...

  核心内容:互联网保险兴起的客观原因是我国传统保险发展的限制性造成的,首先表现在我国国民保险意识薄弱是引发新兴互联网保险的一个客观原因;其次是传统保险渠道过于强势,刺激了互联网保险的推出;除此之外,传统保险的产品同质化严重也是导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在本文详细介绍互联网保险兴起的客观原因。

  保险意识依然薄弱

  纵使今天,中国人民群众的保险认识、保险意识仍然较为初步,远未成熟。以寿险深度为例(总寿险保费相对于GDP的比),中国大陆的寿险深度大概是不到2%,而同比香港地区是11%,台湾地区是15%,即使印度也有3%。另外从人均保单来看,相比欧美人均最高可达5张以上保单而言,中国人均保单不足1张。尽管近几年来大家对保险的意识越发强烈,但总体来说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对保险的认识仍然以被动推式为主,而非主动拉式。意识薄弱是目前整个行业最深层的顽疾。

  渠道过于强势

  (一)“渠道”的定义

  渠道是卖的途径,这里是“卖”而非“买”。大凡消费者有主动意愿购买的,渠道费用最终都会被挤薄或者被颠覆;但对“卖”的行当,却会变做“渠道为王”。但可惜,保险属于后者。“场景”是从互联网领域借用来的最合适的描述保险渠道的词。

  (二)国人买保险的被动性

  由于国人买保险一定是被动推式的,也就是说买保险一定伴随着具体的场景:只有在医院看到生老病死,才会萌生买寿险健康险类的想法;只有在机场看到航班坠毁的噩耗,才会萌生买航意险的想法;只有在期盼淘宝寄货的时候,才会萌生买退货险的想法。场景论导致了保费成本里渠道费用的强势。

  以航意险为例,大家在机场或者携程去哪儿买到的航意险里90%以上都是渠道费用。于此同时,为了卖掉保险产品,保险公司们也不得不雇佣了250万的代理员满地跑,苦口婆心的推销产品,这些费用最终不得已都摊销到了保费上。甚至保险公司发展到今天,渠道的强势使得组织架构也围绕着渠道建立,这使得传统保险公司颠覆渠道又难上加难。

[page]

  产品同质化严重

  (一)产品同质化的表现

  注意这里用的是同质化严重,而没有说产品匮乏。其实中国保险行业从来不缺保险产品种类(甚至很多奇奇怪怪的险种也能,也只有在中国被发明出来,保监会不鼓励,这里也就不细说了),翻开大凡一个保险公司的产品本,都有成百上千上万的品类,而问题在于绝大部分人,包括很多保险从业人员,都看不懂这些产品,也挑不出来恰好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不多也不少。

  这其实不能全怪保险公司,其实目前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是把保险当作理财产品来看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从险种上看,80%以上的险种都是分红险,传统保障型险种不到10%。保险公司也要卖保费生存,这就逼着保险公司挖空心思的琢磨推介保险的理财属性。不过近些年这个已经大为改观,到处都能听到“保险回归保障本源”的反思了。

  (二)同质化是监管对费率的管制

  同质化的另外一个层面是监管对费率的管制。以车险为例,在中国,不同的种的人开同种的车,保费是一样的,不同保险公司卖的产品价格也大致差不多。所以导致大家只能挖空心思的抓渠道、提供增值服务来获客、留客,进而逼着保险公司都变成了销售公司、服务公司。所以,消费者、保险公司、监管几方盘根错节的融成了今天中国保险产品复杂的现状。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一)美国的保险业景象

  在西方,特别是以美国为例,保险销售员是很高大上的行业。因为美国搞的是综合销售,而保险本来就是个人金融投资资产里的重要又复杂的环节,所以只有高端的金融人才才可以从投资组合的角度为消费者提供量身订做的综合产品推介,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保险销售员都是大学生,而且都是成绩优异的大学生。但中国似乎完全相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卖保险的似乎成了贬义词。

  (二)中国保险业景象

  中国保险市场有一个有趣的现状——有保险意识的人发现好像不知道哪里买保险;而不相信保险的人家总有人推销保险。不过近年来也西学东渐,国内大的保险公司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试水高端保险销售团队了,这里不赘述。这也客观上给互联网保险一个可能的契机。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