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婚姻家庭 > 赡养义务 > 赡养人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赡养人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26 21:18:40 人浏览

导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过养儿防老,说的就是子女对于父母年老时的赡养。而对于赡养其实是一种义务,那么赡养义务都有哪些?法律又是怎样规定的?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赡养人的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过养儿防老,说的就是子女对于父母年老时的赡养。而对于赡养其实是一种义务,那么赡养义务都有哪些?法律又是怎样规定的?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赡养人的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

  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

  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4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4条至第18条有全面规定,赡养人的具体义务包括:

  (1)物质上的赡养。

  生活费用的提供是最基本的。当被赡养人患病时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担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租赁关系。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赡养人有义务耕种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归老年人所有。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赡养人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2)日常生活中的扶助。

  对于年老体弱、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父母给以照顾、扶助,对生病的父母应给予悉心照顾。

  (3)精神上给予慰藉。

  父母进入老年后需要亲情的慰藉以克服孤独感。精神赡养是社会经济发达以后更为重要的赡养义务。因为物质条件会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提高,国家和社会对老年人能够提供更多的物质保障,许多父母不依靠子女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所以物质赡养会弱化。而日常生活的料理扶助也可依靠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得到解决。唯有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关心、体贴、安慰是无法从其他途径得到解决。赡养老人这一义务显得更为重要。

   孙子女在一定条件下对老年人也承担赡养义务。我国《婚姻法》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子女已经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义务。”其法律适用条件较为严格:

  (1)孙子女、外孙子女有赡养能力,即孙子女、外孙子女有可靠的生活来源,足够负担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生活费。

  (2)直接赡养人,即子女已经死亡或丧失赡养能力。此条件下,孙子女、外孙子女成为赡养义务人。实践中多为孙子女、外孙子女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扶养成人,孙子女、外孙子女成年后赡养祖父母、外祖父母。

  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子女为赡养人时即儿子、女儿处于同等地位,所有赡养人都须承担义务。人民法院在处理赡养纠纷时依法要求共同义务人承担赡养责任,依据各自的经济能力共同负担被赡养人的赡养费。对法院判决拒不执行的可依法强制执行。对极少数遗弃、虐待老人严重,构成遗弃罪、虐待罪的依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父母子女之间具有法律与道德上的双重义务,父母在孩子未成年时需要尽到教育监督、抚养的义务,孩子需要在父母老年后赡养其的义务。以上就是赡养人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有哪些的相关内容,若您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网站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