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协议书 > 家庭财产分割协议书合同

家庭财产分割协议书合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06 13:28:26 人浏览

导读:

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就家庭财产达成分割协议,只要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损害第三人和国家公共利益就是有效的。那么家庭财产分割协议书合同应该如何书写呢?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来解答这个疑惑。

  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就家庭财产达成分割协议,只要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损害第三人和国家公共利益就是有效的。那么家庭财产分割协议书合同应该如何书写呢?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来解答这个疑惑。

  一、家庭财产分割协议书合同

  男方:(性别、年龄、民族、单位、住址)

  女方:(性别、年龄、民族、单位、住址)

  见证人:

  高某某,xxxx律师事务所律师。

  李某某,xxxx律师事务所律师。

  _________(男)与_________(女)自_________年以来,长期感情不合,双方经协调决定。现就家庭财产分割的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1.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包括_________,存款_________元,以及家庭日常用具若干。由于女方抚养孩子,家里的财物_________只取走自己的衣物、书籍,其余均归女方所有。

  2._________,_________仍归各自所有,双方对各自所有物并无争议。

  3._________,_________现住房,系男方单位所有。_________待离婚申请批准后自动搬出。

  以上协议是_________(男方单位)工会主持下,本着平等、自愿原则进行的,希望民政机关予以认可。

  本家庭财产分割协议书范本一式四份,男女双方各一份,见证人一份。

  男方(签字):_________女方(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二、离婚家庭财产分割原则是怎样的

  (1)夫妻共同财产,一般应均等分割。也就是说,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均等分割;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和财产的来源等情况,具体处理时也可以有所差别。属于个人专用的物品,一般归个人所有。

  (2)夫妻分居两地分别管理、使用的共同财产,分割时各归管理、使用方所有;相差悬殊的差额部分,由多得财产的一方以与差额相当的财产抵偿另一方。

  (3)已登记结婚尚未共同生活,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或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离婚时可以请求对方退还彩礼。

  (4)一方以夫妻共同财产与他人合伙经营的,入伙的财产可以给一方所有,分得入伙财产的一方对另一方应给予相当于入伙财产一半价值的补偿。

  (5)对夫妻共同经营的当年无收益的养殖、种植业等,离婚时应从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经营管理考虑,予以合理分割或折价处理。

  (6)双方对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进行过修缮、装修、原拆原建,离婚时未变更产权,增殖部分中属于另一方应得的份额,由房屋所有人折价补偿给另一方。

  (7)借婚姻关系索取的财物,离婚时,如结婚时间不长,或者因索要财物造成对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返还。对取得财物的性质是索要还是赠与难以认定的,可按赠与处理。

  (8)对不宜分割使用的夫妻共有的房屋,应根据双方住房情况和照顾抚养子女或无过错方等原则分给一方所有。分得房屋的一方对另一方应给予相当于该房屋一半价值的补偿。在双方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照顾女方。

  (9)离婚时一方所有的知识产权尚未取得经济利益的,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另一方予以适当的照顾。

  (10)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共同生活中自然毁损、消耗、灭失,离婚时一方要求以夫妻共同财产抵偿的,不予支持

  三、对承租房屋的处理

  承租权产生于承租人与单位或房管所之间的协议,涉及第三人,不是夫妻个人财产,也非夫妻共同财产,因而该房屋不能处理,但承租权可以处理。夫妻离婚时,租用的公房如何处理,《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1996年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问题的解答》中作了一些规定。主要内容是:对夫妻双方均可承租的公房而由一方承租的,承租方对另一方可给予适当经济补偿;夫妻双方均可承租的公房,如果面积较大能隔开分室居住使用的,可由双方分别租住;对可以另调房屋分别租住或者承租方给另一方解决住房的,可以准许。在审理具体离婚案件时,对租用公房应按照《合同法》关于租赁合同的规定,结合《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和基本原则来处理。

  法律快车小编温馨提示:如果家庭财产分割协议是违背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当事人应当及时的向法律提起诉讼。以上内容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家庭财产分割协议书合同的相关知识,希望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帮助到您。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