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婚姻法论文 > 浅析“闪婚”现象出现的原因

浅析“闪婚”现象出现的原因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2-26 05:06:38 人浏览

导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活,还改变了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就连恋爱婚姻的程序也可以变成更简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活,还改变了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就连恋爱婚姻的程序也可以变成更简单快捷的方式。“闪婚”现象的一朝崛起,在社会上引发“见仁见智”的轩然大波。

  推荐阅读:婚姻法全文

  一、80后的“闪婚”现象

  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一种快餐式的爱情和婚姻,其中成员主要是80后的年轻人。所谓“闪婚”顾名思义是指闪电式结婚的简称。从其形成的过程来看,“闪婚”指的是两人在短暂的相识后,未经过一定时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而确立婚姻关系的一种快速的婚姻形式。与传统的婚姻相比,它的特点在于“快”,即从认识,相爱到结婚都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进行的。对于这些“闪婚族”而言,用最迅速的速度来完成从恋爱、产生爱情到结婚的漫长过程,按媒体的描述就是“3秒钟足以爱上一个人;8分钟足以谈一场恋爱,13小时足以确定伴侣结一次婚……”,这种情感快餐的“闪婚”成为现代都市一种新兴现象,也是当前中国有走向泛化的趋势。

  其实,快速婚姻并不非现代社会的仅有产物,回顾我国历史的战争之婚、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等都可以看作是“闪婚”。由于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现今的“闪婚”现象的内涵和以往的闪电式婚姻有着很的区别。简言之现代“闪婚”的出现是对过去家长制、男权思想、从一而终的思想的冲击,是人们有了选择自己生活方式自由的一种表现,更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二、“闪婚”现象出现的原因

  “闪婚”行为在都市里悄然兴起主要来源于社会。即:社会转型和人们观念转变的结果,其关键因素取决于城市化和文化变迁。

  1. “闪婚”行为之所以在中国都市悄然兴起,是城市化的结果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产生了向城市集聚的观念和行为。受城市内在拉力和农村外在推力的双重影响,人口不断地向城市集中,由此产生了新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产生了新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向德平《城市社会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137面)从客观上说城市化是“闪婚”行为的催化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城市具有较强的竞争性。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大。而80后年轻人正处于这快节奏的社会阶段,大多人都疲于奔命,必须全力工作,为自己获取更多的成就,以避免被社会淘汰。为了节约时间成本,他们无力再去追求马拉松式的恋爱方式,而转向追求一种快餐式的婚姻方式,即婚姻“速食化”了。快节奏的社会培育了快节奏的爱情,也不断壮大了“闪婚族”的队伍。二是城市具有信息获取快捷性,即“闪婚”还与媒体的信息传播有关系。社会的每一项重大变革,都伴随着信息传播的痕迹。信息传播融入社会大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改变着社会大众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牛康《社会传播学》福建人民出版社第399面)现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的信息广为传播一些关于相亲、速配、闪电式婚姻等。这些都成了许多80后年轻人学习效仿的榜样,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更加壮大了“闪婚”族。三是城市具有包容性。城市的包容性使城市居民能够认识不同的观念,接纳不同的生活方式。城市居民思想观念开放、生活方式更加前卫,造就了一个包容的社区环境,慢慢的产生了一种包容的态度,对这种“闪婚”行为也就见怪不怪了,并得到了理解和认可。四是城市具有冷漠性。城市中大多都是上班族,80后年轻人的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就是工作单位,单位中形成的业缘关系成为他们主要社会关系的纽带和来源,而业缘关系却导致了他们社会关系网络的缩小化和疏松化。城市化的发展,使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变的越来越表面化。人与人之间缺少了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人情变的越来越冷漠,因此,人的交际圈就不断缩小,这迫使80后年轻人选择快餐式婚姻。

  2. 社会文化的变迁是“闪婚”产生的思想根源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即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人们在经济方面的独立生存能力增强了,在选择配偶时对经济的依赖相对较弱,对情感的需求和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明显增加, 年轻男女都各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因为经济地位的独立使他们完全可以决定自己的事情,比如说买什么东西就跟着感觉走,婚姻也如此,不用过多考虑其他的因素,旨在自己的感受,婚姻已经变成一种很个人的行为。他们不再把经济条件放在首位,而是把“感情”放在首位,对婚姻的感情含量要求越来越高,使婚姻变得更为单纯。过去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已经不复存在,“爱”已成为缔结现代婚姻最大的理由,再加上这是个讲究“速度”的时代,于是“闪婚”就成了一些年轻人证明真爱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从精神文化变迁的角度看,精神文化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婚姻观多定义为责任,而现代的婚姻观则更多的是定义为感情而非责任,只要两个人感情好就可以结婚,结婚变得越来越简单了。这些都是导致“闪婚”的原因。

  3.“闪婚”的流行和当前社会宽松的思想、心理环境也是有着紧密关系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进一步发展,西方的女权思想也随之大量地涌入中国,极大程度地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也带来了女性对自己地位的反思,使女性在权利观念上日益觉醒。市场经济也带来了新的观念——自由理念。于是在青年的行为上,日益表现为突出自己的自由。这种自由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经济自由、个人意志自由、生活方式自由等等。这也对80后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80后男女的成长阶段,正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时期,各种新的思潮、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使这一代人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观念,富有创新精神;他们对西方的婚恋方式照单全收,敢于大胆、直接地表露和追求爱情,敢于尝试各种新潮的生活方式,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成为追求物质享受和安逸生活的享乐主义者、物质至上主义者。就女性而言,女性的婚姻自主权也得到了法律的有力保障,她们有改变原先被强加的陈旧的婚姻观念的机会,婚姻观念对她们而言开始成为一种自我追求、自我适应的体现。因此,婚恋观念的转变和女权思想的发展促进了“闪婚”。[page]

  4.婚姻制度的改革助长了“闪婚行为”

  随着我国结婚制度的改革,结婚手续变得更加简化,一般过程主要包括申请、审查和登记三个步骤,而且结婚不再要经过复杂的体检等程序。从2003年10月1日起,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婚姻登记手续相对简化,办理离婚手续不再需要单位开具证明,符合条件的当天就可以办理离婚手续,以前很多人没有选择离婚主要是因为手续的繁琐,而且在法院办理也有好多相应的程序,现在手续简化后也带来了有利于“闪婚”的条件。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女性青年选择“闪婚”,而女性青年的婚姻自主及性观念的开放,也是产生“闪婚”这一新型的婚姻形式的重要方面。

  三。“闪婚”现象的利弊

  “闪婚”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有一定的必然性,它的蔓延和发展将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一些利与弊的影响。

  1.千百年来,中国的婚姻都是建立在“久经考验”基础上的,这无疑是一种传统文化。如今,都市生活紧张的节奏,生存的压力,对人们习惯的生活发出了挑战。“闪婚”现象的出现则体现了一种文化的变迁,对传统观念的颠覆和摧毁,更趋人性化、理性化。

  (1)、从经济学来说,“闪婚”是婚姻形式中最节约成本的形式。恋爱中的成本投入,包括金钱投入、情感投入、时间投入等等。快节奏的现代城市生活使时间变得更加珍贵,从爱情到婚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在时间上做出巨大的投入,而且还要求双方做出经济投资,恋爱也要花费双方的精力。这些都增加了爱情和婚姻的“感情成本”。为了节约“感情成本”,更快地实现个人社会流动,于是青年选择了恋爱投资较少的“闪婚”。

  (2)、从心理学来说,“闪婚”是保持心理稳定的添加剂。人不像动物那么简单。对人来说,则有个心理的问题。无论男女,只要喜欢上对方,都会绞尽脑汁来追求对方,或使对方追求自己。这时,整个人处在心理不稳定的时期,而“闪婚”,就能避免这种心理焦虑或心理亢奋的问题。

  (3)、从社会学来说,“闪婚”是时代进步的标签。 “闪婚”现象的出现则体现了一种文化的变迁,对传统观念的颠覆和摧毁。传统意义上的婚姻,其实质并不是两个人的结合,而是门当户对,需要建立的是复杂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如今“闪婚”更趋人性化、理性化。

  2.婚姻是组成家庭的必经之路,而家庭的稳定取决于婚姻是否可靠和感情是否牢固。爱情和婚姻是有区别的,爱情可以虚无缥缈,婚姻却要面对真实生活,因此“闪婚”由于其快速性从而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对家庭、婚姻及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1)、“闪婚”影响当前婚姻和家庭的稳定,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快餐婚姻”是对爱情的一种简化与误读。婚姻是在爱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情感与经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它是人类繁衍的方式,以它为基础而形成的家庭是人类组成稳定社会肌体的形式。在结婚后建立的家庭里,人们不仅得到肉欲的爱,还希望能获得心灵上的爱,只有建立在情与欲基础上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婚姻,牢固的婚姻,那样的家庭才能和睦长存。而80后的“闪婚”却缺少婚姻形成的两个必要的条件:一个是爱情,它是婚姻之所以能成功的感情基础;另一个是两个人之间的互相了解及双方在生活方式和心态上的相似性。缺少婚姻形成的必要条件的“闪婚”注定难以形成稳固的婚姻和家庭生活,从而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黄火明《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10期——青年“闪婚”现象的社会学探析)

  (2)“闪婚”导致离婚现象增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闪婚”一族,注重的只是一时相悦的情感,而忽略、甚至是放弃的则是婚后双方对责任的担负。由于80后的男女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社会道德观念不高,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使得他们在对待一些现象和选择时比较容易受非理性的影响,看问题容易片面;婚姻观念比较淡薄,对恋爱和婚姻缺乏全面的、完整的了解。 “闪婚”的结果,一方面是导致社会责任感淡漠,使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等不良思想在社会中蔓延和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威胁;另一方面是增加社会的离婚率。如果不合适就散伙,快结快离,互不拖累。由“闪结”到“闪离”所形成的恶性循环,不仅会导致德伦理的缺失殆尽,甚至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四、针对“闪婚”现象提出对策

  “闪婚”是一种建立在情感冲动的基础上的婚姻,是人们非理性和理性冲突的结果,具有不稳定性,它的蔓延和发展将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婚姻的成功和稳定,需要感性、理性双轨发展,爱情列车才能行驶得稳定持久。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指导下,80后年轻人应加强自身的理性培养,而社会则应该注意加强教育和引导,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和思想的稳定。

  1、社会应当加强对80后年轻人婚恋观的教育和辅导

  一是加强80后年轻人的爱情和婚姻观念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婚姻家庭,应该让他们明白自己将要承担的责任,使他们真正理解将要面对的真实生活。二是通过一些现实方式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家庭责任意识,促使青年形成对自我行为的反思能力和习惯,积极宣传家庭和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使青年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三是建立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婚前教育、婚姻困惑指导、“死亡”婚姻的法律援助等的咨询服务中心,为80后年轻人提供有关爱情和婚姻的科学知识,解答他们在爱情和婚姻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导他们的情感生活。同时通过案例带动青年婚恋观念的转变,形成对待爱情和婚姻的良好氛围,促进80后年轻人婚姻的长久及家庭的稳定。

  2.80后年轻人应自觉增强对爱情婚姻的理性意识

  婚姻既是浪漫的,也是现实的,鲜花、烛光、红酒只是婚姻的一个侧面,它给人更多的是柴、米、油、盐,说白了,婚姻,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当爱情走向婚姻时,人们就必须慎重理性地思考,运用自己的理性来理智地对待婚姻。因此,自我的理性能力的培养,是抵制不健康婚姻观念及行为,形成正确的婚姻观念及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page]

  3、加强人际沟通,全方位思考后再做决定

  对于那些只是因为无聊、孤独、寂寞而想选择“闪婚”的人,加强人际沟通是必要的。因为沟通剥夺对人的心理损害是极其严重的。而人际沟通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沟通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需要之一,同时也是人们赖以同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通过沟通保证了个人的安全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人都有归属的需要,通过彼此间的相互沟通,可以述说个人的喜怒哀乐,这样就增进了成员之间的思想、情感的沟通,产生依恋之情。(时蓉华 《社会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第358-359)无论“闪婚”现象如何的前卫,如何的与众不同,但最终决定婚姻状况的,仍然首先是当事人自己。第一,他(她)必须认定目前婚姻不可或缺的人生价值。第二,必须肯于和善于为此首先付出。第三,必须拥有促使对方适当互动的能力。否则,这个很可能不仅是难于与目前的配偶过好婚姻生活,而且根本就不适于跟任何人结婚。一般说来,这三点都是要靠婚后的长期实践和夫妻冲突(哪怕很小很隐蔽)中逐渐形成的。(郑杭生等 《社会学概论新修》 (中国人民出版社)第233面)

  4.应进一步完善婚姻制度

  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最为可悲。“闪婚”是不符合婚姻基本规律的,但当80后年轻人走进围城激情过后,那些带有浓厚商品成分的物质就会逐渐显现出来。为了保卫男女双方的财产,我国应该根据婚姻家庭法律事务的实践与理论,形成一些可操作性强约定,比如:婚前、婚后、同居、离婚以及涉外婚姻财产的约定即签订“婚恋财产约定” .同时我国法律应当扩大受害方在不忠行为中的取证权利。

  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快餐式的爱情和婚姻会将婚姻家庭卷入缺乏理性的旋涡。婚姻的成功和稳定,需要感性、理性双轨发展,爱情列车才能行驶得稳定持久。草率行事,是对自己、家人和当事人对方及其家人的不负责人的表现。这就需要现在的年轻人加强与恋爱对象之间的交流,加深双方彼此的了解,在对待婚姻上必须严肃谨慎,不能只要“感觉好”就一切不成问题,应该在新型的社会观念影响下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地思考婚姻的意义,详细地规划婚姻的生活,理智的选择婚姻。

  参考文献:

  [1]向德平《城市社会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2] 黄火明 《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10期——青年“闪婚”现象的社会学探析

  [3]时蓉华《社会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4]郑杭生等《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2版

  [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7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7]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8]黄文明,《青年“闪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载《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10期(作者:王芳)

  文章来源:法律图书馆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