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合同纠纷 > 合同纠纷 > 民法上规定的职务行为是什么

民法上规定的职务行为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14 10:37:43 人浏览

导读:

合同法的成立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即当事人双方的意见达成一致时宣告合同成立。在合同法中有对职务行为的解释,即履行职责的活动,与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相呼应。下面就让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民法上规定的职务行为是什么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合同法的成立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即当事人双方的意见达成一致时宣告合同成立。在合同法中有对职务行为的解释,即履行职责的活动,与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相呼应。下面就让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民法上规定的职务行为是什么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民法上规定的职务行为是什么

  在我国相关职务人有权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利,进行相应的职务行为。但我国的法律有着明确的规定,这类人员在进行行使时要担负一定的责任和义务。那民法上规定的职务行为都有哪些规定呢,下面小编就这类问题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释。

  职务行为通常是指工作人员行使职务的行为,是履行职责的活动,与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相对应。我国关于职务行为的法律规定如下:

  首先,《民法通则》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其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8条规定:“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以法人名义从事的经营活动,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法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2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因职务行为或者授权行为发生的诉讼,该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当事人。”

  第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上述人员实施与职务无关的行为致人损害的,应当由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民法上规定的职务行为是什么

  二、职务行为的特点:

  一是职权性。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实施的行为履行职务行为。超越职权的行为不是职务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二是时空性。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时间、地域范围内实施的行为通常都认定为职务行为。比如某市的公务员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纠正另一城市公务员管理中的错误。

  三是身份性。即在通常情况下,凡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和名义实施的行为都是履行职务的行为。如公务员人员着装、佩戴标志、出示证件、宣布代表机关实施的行为一般都以职务行为论。四是目的标准。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维护公共利益而为的行为,通常都认定为是职务行为。

  民法中规定的职务行为是指行使权力的当事人在企业中或政府机关单位拥有一定的权利,在行使的过程中,如对相关当事人造成一定伤害的的,我国的法律要求这类人要负有一定的民事责任。

  三、民法总则职务行为应该怎么认定?

  实践中一般结合以下几个标准判断员工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职务行为:

  (1)行为是否有经营者的授权,是否是有雇佣关系的工作人员所为。

  (2)行为是否发生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

  (3)行为是否以经营者的名义或身份实施。

  (4)行为与职务是否有内在联系,如行为的内容是否是工作需要,是否符合雇主雇用的目的,行为是否具有为法人谋利的意思。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民法上规定的职务行为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了解有关民法上规定的职务行为及其法律标准,有助于加深对合同法的理解。如果你还有更多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