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合同纠纷 > 合同范本 > 担保合同 > 银行担保贷款合同样本

银行担保贷款合同样本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04 08:40:45 人浏览

导读:

在生活中很多方面我们可能会需要通过贷款来解决,如果去银行贷款的话,银行往往会需要贷款人提供相应的担保为条件发放的贷款。担保既可以是人的担保也可以是物的担保,一般人担保的贷款,就需要和银行签订担保借款合同。下文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银行担保贷款合同样本,以供参考。

  在生活中很多方面我们可能会需要通过贷款来解决,如果去银行贷款的话,银行往往会需要贷款人提供相应的担保为条件发放的贷款。担保既可以是人的担保也可以是物的担保,一般人担保的贷款,就需要和银行签订担保借款合同。下文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银行担保贷款合同样本,以供参考。

  一、银行担保贷款合同样本

  xx银行借合同字第 号

  经xx银行___(下称贷款方)与___(下称借款方)和___(下称担保方)充分协商,根据《借款合同条例》和中xx银行的有关规定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第一条 自 年 月 日起,由贷款方向借款方提供___(种类)贷款(大写)____元,用于____,还款期限至____年__月__日止,利率按月息__‰计算。如遇国家贷款利率调整,按调整后的新利率和计息方法计算。

  具体用款、还款计划如下:

  分期还款计划:

  日期:

  金额:

  第二条 贷款方应在符合国家信贷政策、计划的前提下,按期、按额向借款方提供贷款。否则,应按违约数额和延期天数付给借款方违约金。违约金数额的计算,与逾期贷款的加息同。

  第三条 借款方愿遵守贷款方的有关贷款办法规定,并按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贷款。否则,贷款方有权停止发放贷款,收回或提前收回已发放的贷款。对违约部分,按规定加收__%利息。

  第四条 借款方应按期偿还贷款本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愿作为借款方对合同载明的全部贷款正当使用和按期还款的保证人。对借款方转移贷款用途等违反合同的行为,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借款方不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时,由保证人承担代偿责任。

  保证人相互间负连带保证责任。

  第五条 贷款方有权检查、监督贷款的使用情况;了解借款方的计划执行、经营管理、财务活动、物资库存等情况。借款方对上述情况应完整如实地提供。对借款方违反借款合同的行为,贷款方有权按有关规定给予信贷制裁。

  贷款方按规定收回或提前收回贷款,可直接从借款方存款帐户中扣收。

  第六条 贷款到期,由借款方及保证人负责偿还贷款本息。借款方及保证人到期不能归还,又未与贷款方签订延期协议的,从逾期之日起,贷款方加收 %的利息,并可以从借款方及保证人的存款帐户上直接扣收逾期贷款本息。

  第七条 在借款方及保证人发生财产不足以清偿多个债权人的债务时,借款方、保证人愿以其财产(包括应收款项)优先偿还所欠贷款方的贷款本息。

  第八条 借、贷及保证人发生纠纷,由各方协商解决;需要诉讼的,向贷款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仲裁的,按有关仲裁规定办理。

  第九条 其他

  第十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规和银行有关贷款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本合同经各方签章后生效。

  本合同一式 份,借、贷、保证人各执一份。

  签约日期____年__月__日

  签约地点___________

  制表单位:xx银行

  二、银行贷款担保人的条件

  1、银行贷款担保人需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的自然人,年龄在18(含)-65周岁(含)之间。具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在当地有常住户口或固定住所。

  2、没有明显的违约记录,无不良信用记录,并享有政治自由,人身自由未受限制。银行贷款担保人需要能履行担保义务,有稳定收入来源与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三、银行担保贷款的注意事项

  1、向银行提供资料要真实,提供本人住址、联系方式要准确,变更时要及时通知银行;

  2、贷款用途要合法合规,交易背景要真实;

  3、根据自己的还款能力和未来收入预期,选择适合自己的还款方式;

  4、申请贷款额度要量力而行,通常月还款额不宜超过家庭总收入的50%;

  5、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

  6、要按时还款,避免产生不良信用记录;

  7、不要遗失借款合同和借据,对于抵押类贷款,还清贷款后不要忘记撤销抵押登记;

  8、提前还款必须要提前一个月与银行沟通才可以办理。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银行担保贷款合同样本的相关资料。如果他人想要你替他进行担保贷款的话,必须先考虑贷款人的经济偿还能力,做担保人是存在风险的,在借款人逾期的情况下会直接找担保人来偿还债务,谨慎担保。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