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工程纠纷 > 工程纠纷论文 > 浅谈高速公路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浅谈高速公路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2-03 04:36:58 人浏览

导读:

1.前言高速公路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开发建设活动,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地貌变化严重时引起生态平衡推敲、气候异常等;另一类是环境污染,如噪声、废气和尘埃

1. 前言

  高速公路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开发建设活动,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地貌变化严重时引起生态平衡推敲、气候异常等;另一类是环境污染,如噪声、废气和尘埃等。

  为了减少上述不利影响,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在充分考虑工程与环境相互影响,工程实施与环境资源开发以及环境与经济相统一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因此应充分考虑高速公路对沿线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2. 高速公路建设以环境的影响

  2.1 社会、经济影响。

  高速公路建成后,会对沿线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环境产生影响。首先公路建成后会增大沿线地区的交通量,在一定程度上干扰附近居民的出行,割裂了村庄间的原有联系。其次,公路建成后,使沿线各地区的土地功能发生变化,将单一的农业用地、开发用地或商业用地转变为多行业提供服务的特殊用地,同时孔促进了沿线土地的资源的开发。公路建设会造成一定数量居民拆迁,使沿线居民人口结构及需求发生变化,改变了原有居民的联系及交往方式,影响局部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高速公路提供了解良好的交通条件,加速家产品、矿产、渔业、林业产品的输送,信息交流及劳动人口流动,提高了区域的工业产值,推动城乡的商品交换、文化交流及农业的综合开发,促进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使城乡逐渐一体化。

  2.2 工程地质、水文的影响。

  高速公路施工时,由于填方和挖方对地表扰动较大,并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尤其是隧道的进出口及仰面坡的开挖,对局部山体稳定不利,可能会引发塌方、滑坡、软土层滑移等不良地质病害。又因土表裸露、土质松软,增加了水土冲刷量,造成河流产、沟渠淤积、积水淹漫家田。临时施工用地在机械碾压、人员踩踏下,土壤结构发生了变化,一定时期内土壤的肥沃程度难以恢复。公路建成后,由于公路阻隔原有水分的循环,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通路径,又因汽车排出的某些污染物和施工废渣进入当地水源,造成水质变差。另外,由于某种原因桥梁的修建减小了河床的过水断面,造成桥面局部壅水,水流速度减慢,泥砂下沉淤积,阻塞河道,从而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2.3 生态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分为2个阶段:一是施工期间对自然环境造成的非污染性破坏,因施工机械的使用及大量的开挖取土破坏了土体原有的自然结构和水的循环路径,相应地改变了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其生长、活动的规律,阻碍生态系统漫延;二是公路运营后,路体分割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公路附近的动物容易被汽车撞伤、压死、而且,由于汽车废汽,噪声、有害物质的产生,会使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空气、水、土壤)逐渐恶化,引起生物发育不良,繁殖机能减退,疾病增多,抗病能力下降,从而造成种群数量减少(特别是珍特物种),有时可能会影响整个生物群落。

  2.4 噪声污染。

  高速公路的噪声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拌和机以及各种运输车辆的使用而产生的噪声污染。这些噪声较强,对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影响严重。二是在公路运营过程中,汽车车体振动、发动机运转、轮胎与路面摩擦、鸣喇叭以及公路沿线提供各种服务设施、设备均会产生噪声,三是公路营运养护过程中,会有各种施工机械和汽车频繁刹车产生噪声在公路沿线形成一条噪声带,这些噪声对附近的人群产生心理(失眠等)和生理(血管收缩、听力受损等)上的影响,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尤其对公路两侧人口密度较大的敏感区域(学校、住宅区、商业区、医院等)干扰较为突出,而野区域的干扰则较小。 [page]

  2.5 废气污染。

  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开动时会产生废气和固体微粒。废气中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甲烷、乙烯、醛和铅颗粒等浸染物,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渗透到水、土壤中,并逐渐积累,会对沿线的人类和植物产生不良影响,使其生活环境进一步恶化,甚至会造成全球气候异常,这种污染的程度随着公路运营时间的增长及交通量的增加而不断加重。

  3. 保护措施

  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把上述这些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已成为高速公路建设中所要考虑的问题。

  3.1 完善环保法规及政策。

  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等都已制定了较为完备的环保法规。而我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虽然已制订了一些相关的法规政策,但内容上很不完善,加之有些部门只顾眼前利益,使这些仅有的法规实施很不规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制订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规政策,并使之操作具体化,规范化。把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高到应有的地拉。防止出现一边生产,一边治污的格局。确保高速公路的生态地位形成带状环保区。

  3.2 公路设计与环境设计相协调。

  为降低和减少高速公路的污染程度,使公路与环境相协调,应把高速公路主体设计环保工程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首先研究公路的动态环境,了解人们行车时的感受,从而指导环境设计工作。在满足路线设计规范的条件下,调查线位和工程,注意沿线的地形,植被特征,改善构造物的结构和位置,保持原有土体的面层结构,尽量减少工程环境的不良影响。在公路征用土地范围内补或养殖相当数量的物种,以保持生态平衡;对非原有物类造成的影响需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补偿。

  3.3 高速公路规划与环境相协调。

  高速公路规划时应进行各种调查、研究、如气象、生物种类、数量、占地、城市规划、工业、文化、遗址、居住人口、公用及文娱设施等,以了解公路沿线的现状及其环境,充分考虑路线的走向,尽量减少毁坏水利设施,少占家田,避绕村镇,避免大规模的拆迁,对沿线经过的大中城市,采取“远而不疏,近而不进”原则,并紧密结合它们的城市发展规划及国土开发计划。在规划中应考虑不同的土地利用形态所产生的交通需求,通过协调交通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降低敏感区域内的交通需求,减少污染。另外,在规划区内进行空间敏感性调查,按其生态环境划分敏感区,并根据其保护价值确定敏感程度,通过各区域的敏感度叠加绘制规划区敏感等级分布图,使路线走向尽量避免敏感等级高的地区,从而避免生态系统的过大影响。最后,需对公路网规划的方案进行比较不,优化公路网的格局,降低营运期间汽车排放污染的程度。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