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法律文书大全 > 企业制度 > 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 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办法

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办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24 08:56:30 人浏览

导读:

年月日发布()财字第号1.总则1.1为加强对公司资金的管理,及时回收账款,制定本办法。1.2各部门要定期检查销货收入资金回笼情况,对没有及时回收之货款,要登记造册,安排专人催欠。2.应收款的范围应收款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

年 月 日发布(  )财字第 号

 

  1.总则

  1.1为加强对公司资金的管理,及时回收账款,制定本办法。

  1.2各部门要定期检查销货收入资金回笼情况,对没有及时回收之货款,要登记造册,安排专人催欠。

  2.应收款的范围

  应收款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项和预付账款。

  3.管理部门

  应收账款的管理部门为财务部。

  4.信誉调查

  4.1赊销商品前,销售人员应对客户作信用调查,并报告销售主管。赊销金额在____万元以上的,应由总经理决定是否赊销。

  4.2赊销产品时可以要求客户提供相应的担保。如果是财产抵押担保,对抵押物应当办理登记。

  5.应收账款报告

  5.1应收账款实行每月向主管经理报告一次制度。各单位于每月3日将上一个月的应收账款情况报财务部,由财务部汇总后报公司主管经理。

  5.2应收账款报告的内容包括欠款单位、欠款数额、欠款时间、经办人、是否发出催债的书面通知等。

  6.催款责任

  6.1财务部对到期应收账款,应当书面通知该账款的经办人。由经办人负责催讨账款。

  6.2经办人应当每旬向财务部报告一次催款情况。应收账款到账后,应当及时销账。

  7.问题账款的处理

  7.1对于欠账人赖账不还的,应当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依据合同的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向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采取法律手段催讨欠款的,由财务部提出方案,报公司经理会议决定。

  7.2因经办人的责任导致应收账款超过诉讼时效而丧失胜诉权的,由经办人承担法律责任。

  8.坏账准备金

  公司按期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提取坏账准备金。当应收账款被确认为坏账时,应根据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金,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金额。

  9.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

账期

比例

6个月至1年

5~10%

1年至2年

10~30%

2年至4年

30~50%

4年至5年

50~100%

5年以上

100%

 

  10.业务员收款

  10.1业务员收到货款后,应于当日填写收款日报一式四份:一份自留,三份交财务部。

  10.2收取支票的,业务员应当审核支票记载的金额、发票人的图章、发票的年月日、付款地等项目是否齐全、清晰。金额是否大写,如果支票不符合规定,应当要求对方更换。

  10.3业务员对于应收账款的回收负有责任的,逾期收款扣除相应的工作业绩:

  10.3.1超过30日的,扣该票金额20%的业绩;

  10.3.2超过60日的,扣该票金额40%的业绩;

  10.3.3超过90日的,扣该票金额60%的业绩;

  10.3.4超过120日的,扣该票金额80%的业绩;

  10.3.5超过140日以上的,扣该票金额100%的业绩。

  11.问题账款的内部处理程序

  11.1问题账款是指本公司营业人员于销货过程中所发生的被骗、被倒账、收回票据无望、无法如期兑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的情况。

  11.2问题账款发生后,该单位应在2日内,据实填妥问题账款报告书,并检附有关证据资料等,依程序呈请单位主管审查并签注意见后,转呈法律顾问处协调处理。

  11.3法律顾问处在收到报告后,应于2日内与经办人、单位主管会商处理办法,经总经理批准后,法律顾问处派人协助经办人处理。

  11.4问题账款发生后,单位未在2日内报法律顾问处处理的,逾期15日,仍未提出的,由单位自己负责处理。

  12.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

 

 

  企业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赊销、提供劳务后应得收入,或者其他应收款项。它是企业流动资产的组成部分,在企业与欠款人之间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制定企业账款管理办法的目的是要保证及时回收资金,加速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提高资金周转效率,防止坏账的发生,减少收账费用及财务损失。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应收账款的登记、管理;收款办法;问题账款的处理;呆账死账的列销以及在收款过程中的奖励制度等。

  

  制定该办法应当注意的问题包括:

  1.明确催收应收账款应当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为依据,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企业资金及时回收。

  2.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应收账款的责任人。在奖励方面要具体、具有操作性。

  3.要注意诉讼时效,防止超过诉讼时效而导致债权主张不能得到支持。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