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法 > 土地管理法 > 土地征收 > 被征地农民:“我们是没有根的一群人”

被征地农民:“我们是没有根的一群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0-15 05:04:30 人浏览

导读:

承德市双桥区一位拆迁办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事例:鹙窝村一村民在去年拿到十几万元土地补偿款后,不久就输光了,为了捞回本钱,他现在正拿还没发到手的房屋补偿款做赌注,一平方米一平方米地输房子。而在拿到土地补偿款后,一起到金店、汽车4S店团购

承德市双桥区一位拆迁办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事例:鹙窝村一村民在去年拿到十几万元土地补偿款后,不久就输光了,为了捞回本钱,他现在正拿还没发到手的房屋补偿款做赌注,一平方米一平方米地输房子。

而在拿到土地补偿款后,一起到金店、汽车4S店团购,把金店、车店买光的故事早已在承德街头巷尾流传开来。

5月25日,记者在喇嘛寺村采访时,一个叫李全(化名)的村民的故事不时被人提起。去年东环路喇嘛寺村拆迁时,李全拿到了20万元的国家补偿款。于是,在村里掏大粪的李全扔掉了粪勺,抽着黄鹤楼牌香烟,开始在牌桌上豪赌。现在,他曾拥有过的20万元的“身家”早已成为了过去,他重新又抡起了粪勺,抽着两块五毛钱一包的香烟。

由于1992年高新区占地,雹石庙村的309户居民,成为了该市较早一批失地农民。告别了祖祖辈辈们稼穑耕耘的土地,他们在阵痛中成长。“现在村民大部分在开发区的企业上班,每月能拿一千多块钱的工资。村里现在有上百辆汽车,电脑已基本普及。”雹石庙村村支书刘树海告诉记者。

2008年,雹石庙村城中村改造启动。同一年,村里为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并开始每月定量为村民发放米、面、油。“对占用宅基地的村民,每户给补偿270平方米的楼房,每口人补给20平方米的底商,今年年底,村民就能住上回迁楼。”村支书刘树海说。

城市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进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失地农民也在承受着由于社会转型和利益结构调整等因素带来的阵痛。大浪淘沙,在不可逆转的时代车轮前行中,是沉沦,还是奋起?

雹石庙村村民肖树海,在经过一阵子的迷惘后,2003年在村里开起了饭店。现在,他把饭店经营得有声有色,每年进账几十万元。

村民老常和妻子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铺,每月有千把块钱的收入。已经近十年没和土地打交道了,他自称是没有根的人。“土地是命根子,可眼下都盖上楼了,心里总觉得不踏实。”老常说。“要说咱是农民吧,可没有土地,是城里人吧,没有人家的学识和技能。”老常的妻子对自己的尴尬身份,总想闹个明白,可至今也没闹清楚。“每月十五号左右就发米面了,可这月都到月底了,咋还没发呢?”三三两两走进商店的村民,有些担忧地谈论起了这个话题。

对未来,他们似乎仍信心不足。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