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消委会公布了“十大农村消费陷阱”,为消费者提供消费提示,推动农村消费环境改善提升。

从此次公布的“十大农村消费陷阱”来看,给人们几分似曾相识之感,比如假冒伪劣进农村,稍不留神假乱真;过期食品不下架,食品安全多隐患;流动摊贩问题多,路边充值陷阱大;下乡推销净水器,哄骗村民花样多;售后服务不履行,下乡产品难维修……这些都不是什么新鲜问题,一些城市曾经同样出现过,在一些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可能现在还或多或少存在这些问题。实际上,农村消费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正是由于某些农村地区处于不发达或欠发达阶段所致。

农村消费环境存在的问题看似不重大、不新鲜,却指向阻碍农村地区通往现代化的深层次症结。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乡村,自给自足氛围较为浓郁,商品交易不发达,消费陷阱亦无从谈起。农村消费陷阱可以说是伴随着农村走向富裕过程中出现的。在有些农村地区,虽然物质供应相比过去丰富了许多,但是相应的社会治理水平、法治建设水平没有及时跟上,于是导致农村消费环境出现问题。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改善提升农村消费环境的深远意义愈发凸显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脱贫工作既要解决好眼下问题,更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可以预见,未来农村物质供应将越来越丰富,在此基础上,可以把改善提升农村消费环境作为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有机结合点。从化解一个个具体的农村消费陷阱入手,不断改善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法治建设水平,确保农村物质供应保质保量、商品交易合法规范,切实增强农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促进农村长期发展来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逐步成为显学的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环境列为比自然资源更为重要的推动经济发展因素,改善提升农村消费环境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提升农村制度环境。我国各地农村自然面貌、风俗文化差异较大,农村制度建设不宜搞“一刀切”。针对各地农村消费环境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制度层面深入反思、查漏补缺,并且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当地村规民约,探索一些于法有据、行之有效的制度,不仅能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良好条件,还能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任编辑:杨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