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萍律师

李冠萍

律师
服务地区:全国

擅长:劳动纠纷,公司企业,知识产权,综合

工伤认定圈里也有"潜规则"

来源:李冠萍律师
发布时间:2017-11-17
人浏览

      人类文明是靠血肉之躯或死或伤累积的,因为工业事故,千千万万的家庭卷入了贫穷、残疾的浪潮,他们的亲人或许成为寡妇、孤儿,他们自己的生存先是经历贫穷,后是靠施舍度日。亡者法律在《事故共和国》一书中被描述成推动美国社会文明的基石,起初不能理解,因为工伤事故在各类事故中它不算大事,但在微观世界里,它聚沙成塔,正确对待工伤事故的态度应当是什么,揭示着社会的良知,但更多的是揭示着宏观社会对社会风险和经济发展的精准安排。了解工伤保险,是了解我们每一个在自由劳动市场上的自己。——笔者按

 

潜规则”1:工伤保险责任是无过错责任

      我国现行《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十五、十六条对工伤认定作出了明确规范,无论是三工(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纯正工伤以及视同工伤的情形,均吻合了社会保险责任的一般原理,即采取了无过错责任,是以要件构成为工伤认定的标准。笔者过去的个案经验中有职工未按照企业劳动纪律进行操作,因操作不当导致身体伤害,企业抗辩应不予认定为工伤。此抗辩事由是为混淆了工伤保险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基本性质。侵权责任一般为过错责任,过错相抵或者按照各自过错分配责任是侵权法的一般原理,然则并不适用于工伤保险责任。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内部规章制度进行奖惩,以不断完善劳工保护和标准化操作流程,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而制定了有关操作规范,并不能在发生事故后否定工伤事故的存在。实际上,只有不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的企业才会因工伤保险责任转移而发生上述抗辩,否则在工伤保险的缴费标准并不昂贵的情况下仍不愿意缴纳工伤保险、履行法定义务,只会给自身企业经营带来潜在赔偿风险。

      如果了解上一个工业文明时期工伤事故最终从侵权走向保险方向的历程,就会明白富兰克林的一句话:我们从来无法保证百分百的人口免受百分百的生活危险与变动,但我们已经试图建构一种法律,它能给普通公民及其家庭在失业与老龄贫困是带来一定的保障。可想而知,在个体尽可能为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如社会不足以平衡不可预知的社会风险,因工作伤害而导致一个成年社会人及其家庭一蹶不振,社会也会因此增加弱者厌世危险人群。

潜规则2工作原因是认定工伤之根本

      熟悉工伤保险实务操作的专业人士都清楚,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因工作原因所受伤害是为工伤。见诸于各类新媒体以及法律公众号的工伤案例采写,总以耸人听闻之标题立意,比如下班买菜也能认工伤职工食堂吃饭被鱼刺卡也能认工伤,让工伤认定行政机关哭笑不得,让普通职工维权一头雾水,让公众以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是甚是荒唐。殊不知,真正能被工伤保险所救济的工伤,除了现行《工伤保险条例》列出的法定情形(视同工伤)外,均以围绕工作原因而展开。查看数个与认定工伤有关的条文,无不看到工作原因的影子。就算是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这一工伤认定标准,其重点在于上下班而不只是在交通事故上,因为通勤是为了工作。

      把握这一点之后再回头看有的疑难案件就可以迎刃而解。比如,职工迟到、早退路途中的非主责交通事故是否可以认定工伤,结论是通常情况下的迟到、早退并不影响工伤认定,除非一些罕见的现象,比如职工来工厂半小时内与工友聊天表示要辞职了,随后就自行离开工厂,路上遭遇交通事故,则不能认定为工伤,理由是其离开工厂的行为不应认定为下班,只在工厂呆了半个小时不足以构成工作,属于旷工行为,也就无法认定工伤。

      再比如在厂区内(工作地点)、上班时间与工友发生口角,被殴打致伤,因其不属于工作原因,则不能认定工伤,尽管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发生的伤害。但是如果仓库保管员即使是在下班以后,因维护工厂货物安全,被不法人员打伤,则仍可认定工伤。可见,把握好工作原因这一内核,则可以解决大部分工伤认定疑难案件的处理。

 

潜规则3突发疾病法则应是严格标准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认定工伤时,在实践中一直争议很大。观察近年来对工伤认定生效行政判决不服申请再审的,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此类型。随着脑力劳动者(白领、码农、金融精英等)过劳死的新闻发生率增加,有必要引起理论和实践的重视。从法条字面意思上看,工作时间工作地点是该类工伤认定的前提条件,当然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均可以结合工作原因进行相关延伸,比如常驻某外地办事处,等同于在企业实际经营地正常上下班;比如因公外出工作期间(休息时则不计算在内),时空上仍然符合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关于突发疾病,则区分当场死亡和经抢救无效死亡两种情形,前者相对容易判断,后者需要再针对法条进行分析。

      第一,关于48小时的起止时间问题,实践中争议较大。笔者理解,无论各地人社部门亦或者各地高院结合地方情况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都不足以完成对此类另类时间规则的理由证成。原因在于,“48小时这一看似明确的数字无论从伦理上还是从科学上都无法准确界定过劳死认定工伤的界限,这是一个超前但又显得草率的立法规定。笔者认为,如果仅仅是为了考虑实践中的操作性问题,今后的立法应该通过对过劳死的要素事实进行抽象概括,重新定义规则,使得真正因工作原因过劳猝死者能得到工伤保险救济,因其他原因突发疾病死亡的能通过普通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获得救助。就现有规定而言,笔者认为,“48小时的起止计算应当从医疗机构初次抢救时间开始计算较为合理,此类医疗抢救包括当场、在急救车内的急救和诊断。

     第二,关于此类视同工伤的情形与纯正工伤的区别。理论上,工伤只存在于于工业事故;但为了显示工伤保险救助弱者风险分担性,在工伤保险条例中设置视同工伤的情形,既囊括了因过劳死而导致的特殊工亡情形,也客观上分担了一部分普通医疗保险的职责,导致视同工伤无可避免地裹挟了一些非真正工亡的情形,如果不了解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本意,无论工伤认定人员、办案法官、还是当事人的代理律师,都会被此法条搞晕。

     笔者曾听其他律师讲述一案:一外资企业的高级销售人员在外地出差期间,半夜于酒店突发疾病去世。同时,该销售人员属于新型顾问式销售,并未办理五险一金。该外资企业管理层因不熟悉我国工伤认定法律标准,咨询公司总部后按照本国法律评估可能有工伤赔偿风险,于是很快与死者家属私下达成赔偿协议,后家属咨询是否可进一步申请工伤认定?笔者认为似无必要,因此案照本条之规定,实践操作并不允许扩大解释,故而该名高级销售人员并不符合工伤认定条件,理由是,其非在工作时间突发疾病死亡。本案中外企得以人道赔偿,结果已然比较乐观了。

潜规则4:劳动关系并非工伤认定的充要条件

     《工伤保险条例》开篇提到职工用人单位两个主体。言外之意,职工因工受到伤害或者罹患职业病属于条例调整的范畴,那么如何判断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是用人单位还是职工呢?实践中自然而然就会把工伤认定首先引向劳动关系的确定上来。顾名思义,存在劳动关系的当然是职工用人单位然而,是否可以倒推得出劳动关系不明确的一定不能认定工伤呢?

     实际申请过程中,工伤认定部门出于行政确认的便捷性往往也要求当事人提交劳动关系的证明作为申请的必备材料。而没有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是否应当必须经过劳动仲裁和民事诉讼先决才能认定工伤呢?答案是否定的。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在2009720日答复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的请示》中答复如下:

     根据《劳动法》第九条和《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具有认定受伤伤害的职工与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职权。因此,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能初步证明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及符合工伤认定申请其他条件的申请,应予以受理。

     因此,笔者认为,一些和雇主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实际上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未进行工伤认定申请时,可以通过固定有关证据材料,比如录用手续、工资发放证明、考勤记录、工友的证人证言等证据材料,尝试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工伤认定。

潜规则5:非法用工因工致害赔偿标准

        童工等非法用工行为为各国法律所禁止,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中亦明确非法用工不属于工伤认定的对象,但这不意味着非法用工、因工导致职业病和所受伤害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条例明确此类情形所获得的赔偿不得低于工伤赔偿标准(条例第六十六条)。

        实践中的难题是,比照但不低于工伤赔偿的前提是撇开主体不论、纯粹从工伤构成要件上考察是否符合,这是确定赔偿标准不可规避的法律技术问题。有的地区,当事人直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直接请求赔偿,交由司法权首次判断是否符合工伤要件的外观;有的地区,则可以通过向工伤认定行政部门申请的方式,请求其判定是否符合工伤之外观,一旦形成判定结论,则对后续民事救济形成拘束力。

        比如,2016年发布的《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第二条就规定了:《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的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童工,不作为工伤认定的对象。但其受到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依申请参照工伤认定程序判定其是否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由该单位根据《条例》和《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赔偿。

以上内容由李冠萍律师提供,若您案情紧急,法律快车建议您致电李冠萍律师咨询。
李冠萍律师
李冠萍律师专职律师
帮助过 9541人好评:95
  • 经验丰富
  • 态度好
  • 解答快
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与姚砦路交叉口西北角联盟国际商务大厦18层河南鑫苑律师事务所
律师信息LAWYER INFORMATION
  • 律师姓名:李冠萍
  • 执业律所:河南鑫苑律师事务所
  • 职  务:专职律师
  • 执业证号:14101*********157
联系本人CONTACT ME
  • 服务地区:全国
  • 地  址:
    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与姚砦路交叉口西北角联盟国际商务大厦18层河南鑫苑律师事务所